短期津贴代替编制 年轻教师难挨
撰文: 廖洁然
出版:更新:
稳定的教师团队,是教育好下一代的基本条件,惟10多年来,政府推行一项又一项教育改革,却未见相应增加常额教席,相反一直以津贴方式,作为对学校的财政、人手支援。
教协:应增师班比例
津贴有期限,学校为免聘请老师后“无以为继”,倾向以合约方式聘请教师及教学助理,结果是大批具备教学资格、有志入行的年轻人,教席朝不保夕,且极难有加薪及晋升机会。
教育局近年不断推行重大新政,例如融合教育、新高中学制及开办通识学科等,教育局支援的方法,却只是提供各式各样短期津贴,当中部分可用作聘请常额编制外的人手,例如“学校发展津贴”、“高中课程发展津贴”等。津贴中学议会主席林日丰指出,来年将有两项类似的津贴到期,若政府仍对问题视而不见,莫说新入职教师难晋升,常额教师也可能面临失业,师训毕业生将来或连教学助理职位也找不到。
现时中、小学的常额教席是按班级分配,教协副会长张锐辉指出,以一般中学各级共开24班计,初中、高中的师班比分别为1:1.7及1:1.2,计算即可聘请约40位老师,但按实际经验,一所具有如此规模的学校,最少要50至60位教师才可应付,意味着有至少10位老师,需要以短期合约制聘请。
张锐辉认为,增加师班比例、或考虑调低每班学生人数,令由一般学校每级开4班增加至5班,从而增加常额教席,都是相对可以“治本”的方法。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吗?请购买今期《香港01》周报,或点击此处:成为我们的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