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听器供应服务流标 家长批教育局不负责 听障学生无奈“干等”

撰文: 胡家欣
出版:更新:

助听器是听障人士对外交流的重要辅助工具,不过教育局本学年助听器供应及例行检查等服务流标,服务出现“真空期”,令急需更换助听器及新确诊听障的婴儿受到影响。根据资料,每年有逾800人接受服务。有家长称,每个助听器约3万元,一般家庭难以负担,批评教育局不负责任,容许服务暂停,令一众听障小朋友要“干等”,促请当局尽快交代恢复服务的确实日期,亦提倡用资助券等解决燃眉之急。

教育局本学年助听器供应及例行检查等服务流标,服务出现“真空期”,令急需更换助听器及新确诊听障的幼童受到影响。(资料图片)

政府多年来委托供应商,为确诊听障的学前儿童及中小学生提供助听器验配、维修及检查等跟进服务,不过,2018/19学年服务流标。教育局早前回复传媒查询指,大半年前已开展新一轮招标工作,惟最终没有投标者完全符合要求,以致没有助听器供应商能在2018/19学年履行新合约。局方称,已精简服务要求重新招标,最快本月内完成。教育局最新回复指,为受影响听障学生提供短期方案,最快下周起可恢复服务。

小一听障生无奈戴“过时”旧耳机 

何小姐就读小一的儿子双耳属中度至严重听障,出世三个月后已配戴助听器,原定今年开学前,可按例行三年一次程序更换新耳机,惟最终未有如期送达新机。何小姐10月时向教育局查询,局方只称暂时未有服务提供,亦未有提供恢复服务时间。

何小姐称,儿子的助听器刚好损毁,若要维修要额外花费约5,000元,购置新一对要约5万元,一般家庭难以负担,故无奈要求儿子重用“BB时期”的旧助听器,再以现有耳模配戴。不过,她指,旧耳机已不适用,“(声音放大)好嘈好大声”,影响儿子上课学习。她期望,教育局可以在服务“真空期”,先以资助券方式,资助家长购买助听器,以解决燃眉之急。

香港听力学会今日就事件发声明,认为在新的招标安排落实前,应为听障儿童提供缓冲措施。(资料图片)

每部助听器约3万元 一般家庭非易负担

另一位受影响家长林太,其女儿于7个月大时,在公营医院确诊双耳患有中度至严重弱听,获转介至教育局验配助听器。林太今年10月约见教育局职员,对方称“有少少唔好彩,供应商合约已完结,需要再等新供应商提供服务”。被问及何时有耳机供应,她指,对方只回应“唔知,讲唔定”。

林太表示,助听器价钱约3万元,耳模每3个月换一次,每次要花约千元,并非容易负担。她指,对现时情况感到十分焦急,若要等一年半载才有免费耳机供应及恒常检查等,担心小朋友错过在一岁前戴助听器,影响言语治疗及学习。她促请教育局尽快交代服务的招标情况,所谓“精简服务”会否削减现有服务等,“会唔会配完耳机之后,唔会再有其它服务?”

听力学会:听障儿童迫切需要缓冲措施

香港听力学会今日就事件发声明指,教育局为听障儿童提供助听器及相关服务是责无旁贷,认为在新的招标安排落实前,迫切需要缓冲措施。学会建议,可由教育局内部的合资格听力学家提供听力服务,包括听力检查、助听器验配及相关服务。另外,长远而言,教育局须重新规划有效且可持续的服务模式。

听力学家、听力学会主席谭志谦表示,按国际认可的复康标准,幼儿应在1个月大前接受听力筛查,未能通过筛查的幼儿应于3个月大前接受详细听力评估,半岁起可接受康复治疗。

谭表示,6岁前为学习语言的黄金时期,若因未尽早配戴助听器,延迟治疗及语言学习,有可能影响咬字发音、掌握词汇等,长远更会影响儿童的社交能力。另外,他指助听器每三年需要更换一次,因零件折旧会影响耳机的运作质素,传入耳内的声音会过大或过细,若过大声更会令听障学生听力再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