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四节气.寒露】季节交替有登高习俗 雁飞赏菊拾蚬成三候

撰文: 尹淑君
出版:更新:

今日是二十四气节中的寒露,进入寒露,大部分地区天气渐冷,气温降低,地面的露水更多、更凉,故称“寒露”。季节交替之间,身体适应需时,更需要在各方面注重身体。

古时民间将寒露分为三候:“初候鸿雁来宾”,意即天空中仍有雁群从北向南迁徙,出没在南方的水边。其后转为深秋,天气寒冷,雀鸟不见了,人们反而在海边发现很多蛤蜊(蚬),因为其颜色及纹理与雀乌相似,便有“次候雀入大水为蛤”一说。三候“菊有黄华”,说明在此时黄菊已经盛开。

寒气容易从脚底侵入。(视觉中国)

寒露过后不久便到重阳节,又称“登高节”、“重九节”,秋高气爽,自古已有登高、赏菊、插茱萸的习俗。古时“九”有“多”之意,又与长久的“久”同音,因此九月初九被古人认为是一个值得特别庆祝的好日子。

寒露是菊花盛开的季节。(视觉中国)

气候转变方面,寒露日夜温差显著,除了要多添衣裳,更要注重寒气从脚底、胳膊及腹部侵入。由于人的双脚距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较弱,脚部脂肪层较薄,一旦受凉,容易引起毛细血管收缩,使免疫力及抵抗力下降。秋冬季腹泻易发,要注意腹部保暖。

深秋要注意抗燥。(VCG)

除了衣著,饮食亦应小心,不要因为秋高气爽而饮食过量。十月雌蟹肉厚黄多,味道鲜美,但在中医角度蟹肉性寒味咸,多吃容易积冷于体内,引发疾病,适合与辛温的姜、葱佐食。若出现口干、皮肤干燥等秋燥病,应多吃水果、饮用豆浆、绿豆汤、牛奶等,提高抗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