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大辩论】社协调查:基层撑发展棕地 九成人冀建过渡性房屋

撰文: 张美华
出版:更新:

房屋问题一直列为政府政策的“重中之重”,截止今年6月底,公屋轮候册上共有接近27万宗申请,一般申请的平均轮候时间上升至5.3年。有机构今日(25日)发表《不适切居所租户对土地供应选项》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就短中期的土地选项方面,有78.7%受访者赞成发展棕地,更有超过90%受访者同意兴建过渡性房屋。

调查发现,78.7%受访者赞成发展棕地,亦有超过90%受访者同意兴建过渡性房屋。(张美华摄)

短中期选项:逾80%受访者赞成发展棕地

为期五个月的土地大辩论将于周三(26日)结束,土把供应专责小组过去就未来土地供应18个选项展开公众咨询。香港社区组织协会于今年7月至8月以问卷调查方式进行抽样调查,成功访问150名租住不适切居所的人士,并于今日(25日)发表调查报告。

调查结果发现,就土地供应专责小组提出的土地选项,当中最多受访者赞成发展棕地,共有78.7%、赞成利用私人游乐场地契约用地及私人的新界农地储备均为67.3%、而赞成重置或整合占地广的康乐设施则有58%。

香港社区组织协会访问150名租住不适切居所的人士,以了解他们对土地供应专责小组提出的土地选项。(资料图片)

中长期选项:不足50%受访者赞成发展东大屿都会

中长期选项方面,上述的四个选项亦同样获得超过50%受访者支持,其中64%受访者赞成发展棕地、62.7%赞成利用私人游乐场地契约用地、55.3%赞成使用私用私人游乐场地契约用地、50.7%赞成重置或整合占地广的康乐设施。

至于其他中长期选项, 58.7%赞成于新界东北发展更多新发展区、56.7%赞成在维港以外近岸填海、53.3%赞成发展郊野公园边陲地带两个试点。相反,只有44.7%赞成发展东大屿都会和发展香港内河码头用地、更有不足40%赞成利用岩洞给地下空间。

中长期选项方面,只有44.7%受访者赞成发展东大屿都会。(资料图片)

概念性选项:逾55%赞成增加丁屋地带发展密度

就概念性选项方面,52.7%赞成长远发展香港内河码头用地及邻近用地、54.7%赞成增加“乡村式发展”(丁屋)地带的发展密度。

另外,只有不足50%赞成重置葵青码头、46%支持发展郊野公园边陲地带及于现有运输基建设施上发展; 44.7%赞成利用公共事业设施用地的发展潜力、42%赞成于葵青码头上盖发展,另只有38%赞成填平部份船湾淡水湖作新市镇发展。

由于土地发展需时,逾91%受访者同意兴建过渡性房屋。由于今次土地选项所需发展时间太长,以及可发展为房屋的土地所占比例太低;受访者中有54%人认为未能受惠于今次土地辩论。

李小姐认为发展棕地成本远比填海低,而且香港棕地储备极多,不少年青一代成“夹心阶层”,有经济能力却买不起私楼。她认为政府应该增加土地供应,加建居屋及公屋,让更多“夹心阶层”能真正“上车”。

社协建议政府应确立稳定的土地储备机制,并思考如何设立机制造地,亦应率先发展棕地并加快公私营合作,䆁放大量农地储备作住屋用途,提高公营房屋比例,以应付突如其来的土地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