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联招】“神科”非联招生占四成 叶建源指IB英国高考易高分

撰文: 邓颖琳 邓家琪
出版:更新:

本港近年有不少家长为子女转读IB学制,认为有利升学,但立法会教育界议员叶建源指出,近年通过非联招制度报考本地资助大学及非联招收生比例均有上升,情况值得关注。叶建源指,非本地课程较DSE易考获高分,虽然2017年本地应考“非联招”考试(GCE-AL及IB学制)而升读八大的学生只占约5%,却占了多个受欢迎和收生分数较高的学科约两成或以上学额,其中有“神科”之称的中大医科及港大医科,2017年取录的学生中,非本地学历之本地生分别占约39.5%及24.9%。

叶建源认为应关注多个“神科”取录非联招学生比例偏高情况。(邓颖琳摄)

叶建源引用立法会书面答复的资料,2017/18学年取录非联招比例最高的课程包括医学、法律、建筑、牙医领域等课程,其中中大国际贸易与中国企业课程,非DSE本地生人数比例高达46.2%,叶建源形容是“不寻常地高”。而港大的国际商业及环球管理课程及中大医科的非DSE本地生分别占约43.5%及39.5%。

他又认为,不少非本地课程考试比香港中学文凭试(DSE)容易考取高分,当中DSE生能取得最高等级(5**)者只占1.3%,但非本地课程如英国的GCE-AL及IB考生,取得最高等级人数分别多达8.3%及7.7%。其中本港IB考生取最高等级者高达24.1%,远高于DSE考生考取的最高等级的1.3%。

教联会副主席:IB都唔易考

事实上,现时约有30所学校提供IB课程,比2009年DSE学制开始前,增约一倍。教育工作者联会副主席胡少伟认为,近年本地生就读非本地课程有上升趋势,可能与文凭试的“死亡之卷”(即中文科)有关,令部分家长为子女转读IB,但他直言“IB都唔易考”,综观全球,本港应考IB生高分者众,出产不少状元,估计他们“唔考IB一样入到大学”。

但胡少伟指出,非联招本地生入大学及受欢迎科目收生情况备受社会关注,建议大学在维护院校自主下,进行内部规管,检视不同学科的情况,分析及对比近年收生来源,视乎情况决定是否向公众交代,以释除公众疑虑。

叶建源促限制每课程非联招生人数

为确保本地考生享有公平公正的入学机会,叶建源建议从制度入手,包括增加大学联招透明度,公布课程中联招生比例,避免院校之间过分竞争而导致数据上的混淆。

他亦建议改革大学收生制度,例如参考现时全校不收超过两成非联招生的指标,在每一课程设收生人数比例上限。

叶建源形容,问题刻不容缓,除了考生,亦有大学及中学校长关注问题,他透露早前与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会面时曾提出此问题,相信林郑有留意到相关问题的重要性。他亦会与相关人士会面,期望教育局、教资会、大学联招中心、考评局及八大资助院校等可以“开心见诚坐低倾”,令制度真正做到“择优取录”。

中大:不论任何学历 择优而录

中大入学及学生资助处回复称,在录取本地学生时,无论是通过联招或非联招途径递交的申请,都是遵循公平和择优而录原则,无论考生持何种学历,包括DSE、IB、GCE A-Level等,他们均享有同等机会。中大续称,每年的非联招收生并没有固定学额比例,会视乎申请情况,就考生的成绩、面试及个人品行等,作为考虑取录的因素。

对于叶建源建议改革收生制度,香港大学发言人回复称,会详细研究各方面的数据,作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