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人.访】大澳小鲜肉醒你 港版威尼斯3大“打卡”景点
素有“港版威尼斯”之称的大澳,向来是港人暑假旅游热点。90后土生土长的大澳文物酒店保育主任江骏杰,细诉三大“打卡”景点,冀旅客匆匆“打卡”后,亦应尝试放慢脚步,细味背后历史故事及浓厚渔乡人情味,然后将故事流传,让大澳现存每一片珍贵图画,可敌过时间洗礼。
“一张相片纪录,一句口传的历史,对这地方珍而重之,都可为保育出一分力。”为令更多人关心大澳历史文化,江骏杰过去经常为旅客担任导赏团,以原居民身分,原汁原味诉说大澳鲜为人知的人与事。
打卡景点一:大澳文物酒店
当踏入大澳“打卡”热点之一的大澳文物酒店,阿杰马上专业地解说,酒店是政府活化历史建筑伙伴计划的项目之一,由建于1902年、拥有116年历史的旧大澳警署活化而成,被评选为二级历史建筑,仍然保留地堡、探射灯及看守塔等。
阿杰笑称,现时酒店接待处原是报案室,原有拘留所已改为‘拘留’行李,该处仍保留英殖时期英军常用的壁炉石底座:“当时壁炉不但用作保暖,亦是一份英军思乡情怀。”
阿杰带记者走到海边,他指由于大澳四面环海,昔日警署主要监视对开海域,以防海盗入侵,为“对抗”海盗,警署放置了多支土炮,作势警示海盗不可靠近。“它们都是用来吓人的,不能发射,都是‘善良的炮’。”他打趣地说。
打卡景点二:棚屋
来到大澳,阿杰认为不得不提及近200年历史的棚屋,尤是沙面仔的棚屋区经历大火已面目全非,大部分已改为用铁皮建成。他指,虽然冒大火再临的生命威胁,当地人仍坚持用木建造棚屋,“讲究用坤甸木或麻石做柱,插入水支撑整间棚屋,用次一等的杉木建造地板及天花等不外露的部份”。
打卡景点三:新基大桥
而沙面仔对面则是较少人到达的新基大桥,位处棚屋建筑群之间。阿杰称,新基大桥于1979年由新基居民动工建成,背后或因鼓励小孩子上学。
他表示,当时小朋友需要涧泥,洗干净脚上污泥才能上学,惟那时这里只有一条水喉,学生人数众多,需要排一条长长的人龙等候洗脚,故不少小朋友会用这借口不上学。其后,新基村居民决定出钱出力建桥,连接大澳岛和新基两岸,孩子就没借口不上学了。
语毕,阿杰看看大澳的一望无隙的天空说:“大澳的趣闻数之不尽,但可保留恐怕没有多少,希望每一位在这里留下足迹的人,都可协助保存这珍贵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