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爱专上学院校长麦建华冀5年可升格大学 公营与自资院校应互补

撰文: 杜洁心
出版:更新:

适龄学童人数渐减,然而社会上除8所公营大学外,已发展出近30间自资专上院校,不少正申请升格大学,其中明爱专上学院冀能成为本港首间天主教大学并命名为“圣方济各大学”。校长麦建华接受《香港01》专访时表示,希望发展成为大学,是因为办专上院校已有40年经验,而希望聚集有心教学的教师以配合社会需要,目标五年可升格成功。
面对社会上,对公营大学及自资院校的不同评价,他认为两者应互补以及配合社会发展,因为“现时大学毕业已不再是黄金饭票,一世无忧”,而是越来越普及化。
(麦建华专访三之三)

明爱专上学院何时可以升格成大学?5年?麦建华笑言:希望啦!

争取升格非因大学名称好听

排队希望升格成为大学的队列之中,包括明爱专上学院,身兼教资会成员、明爱专上学院及明爱白英奇专业学校校长的麦建华接受访问时表示,“明爱专上学院,其实前身系徐诚斌学院及明爱白英奇学院,其实我哋做咗呢样嘢40几年,所以唔系话今时今日先想去做一间大学,唔系因为我哋觉得好听抑或点,而系聚集有心教学老师及社会需要。”

然而,这个年头僧多粥少,适龄学生以今年应考文凭试人数计,只有59,039名,是自2012年开始新高中学制后的最低点,人数将持续下跌。明爱在这时再争取成为大学,如何能够找到自己的路途,吸引家长及学生报读?

麦建华说,自资院校能为学生提供新出路,他认为现时应视大学教育普及化年代,“自资院校虽然自资,但不是牟利,因为教育系无钱赚嘅”,所以院校要凸显有教育使命,有稳定发展及改善质素。他指多年来本港专上教育追不上学生要求,“要入大学者,有很多人有能力、有心,但无机会!”他指不可小觑大学教育普及化,因社会对年轻人要求不同。

“大学毕业已不再是黄金饭票”

他又指,在大学学位普及化下,“大学毕业已不再是黄金饭票,一世无忧”,不少毕业生在投入社会后,会选择再进修,自资院校可填补这一层需要;以前在大学学位被压缩的情况下,入读大学可成天骄之子,但他认为现时社会已经转变,“并非只是香港转变,而是周边环境变。”

麦建华指,不能再与过去只有一两间大学的年代作比较,以往竞争劳动力,所以有穿胶花、纺织、制造业;现已是知识型经济,讲创新及创业,与当年不同;若附近环境因争夺人才而竞争,本港在这个时候若缺乏人才,会减竞争力。

面对人口下降,学生人口减少,麦建华认为人口结构转变为大势,在接近供求平衡的时候,香港更应把握机会转变,而自资院校正好可把握机遇发展,发展一些社会殷切需要的课程,例如社工、教育、护士等专业课程,让有意进修的年轻人更有机会。

麦建华指,明爱目标希望成优质大学,非短线而要做长线,“并非做一两年,而系几十年。”他指,自资院校在这人口多变的年代,因其弹性大正好能发挥功能,而且自资院校相对公营大学规模不大,因此相信有助提升师生关系,对解决学习困难有优势。

麦建华指,明爱专上学院对升格为大学有3个方向,包括培养学生品德。(李泽彤摄)

每年新生人数仍未达标

麦建华指,自资课程不一定差,除了因为本港对课程有评审外,外国亦有不少著名院校并无大学之名;但在本港要升格大学后,才可有自评课程的能力,才能对科技发展变得灵活、有弹性。

对于升格的目标,“是为学生增值而做!”他期望几年时间内可以成事,“有无可能在五年内?”他笑言:“希望啦,我唔知呀!”升格路途的其中一个要求,是连续两学年取录1,500名修读学位课程的学生,麦坦言现时约有1,000至1,300人,“因中学生人数会跌直至2022 年,所以每年都要努力,希望最终做好优质教育,从口碑、与学生直接接触(吸引学生),不一定靠宣传,希望培育学生品德。”

盼可早日改名“圣方济各大学”

现时明爱专上学院已初订升格后改名“圣方济各大学”,方向有三,第一要认真定位,现时定位简单,以专业课程为学生提供实用出路,帮助就业;第二以优质为原则,如公开试要求、面试等,要与其他大学看齐;第三重培养学生品格,麦建华指,知道不少雇主重视品格,加上院校老师有不少行业相关经验,因此认为学校有优势;长远以大学指标为规划,提供有质素的教育,“所以升格为一个过程”;而且现时明爱专上学院与白英奇为姐妹学校,可以合作互补,亦优势助学生提供大弹性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