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育学校】毕业生不值同学被标签 感激学校助寻人生方向
屯门区一间中学高调反对教育局将一所群育学校重置至毗邻,引起社会反响。有群育学校毕业生不值同伴被标签,指大部分同学与一般学生无分别,不会影响附近社区,又相信每间学校的学生总有好坏,感激群育学校助她培养品格及找到人生方向,“你标签我是一个坏学生,但人始终会有改变,我一直很努力改变自己令所有人接纳我。”
22岁的芷恩自小父母离异,10岁母亲离逝,芷恩便与哥哥和嫲嫲相依为命。小学时因为不慎结交损友,试过为玩乐偷家人钱,不时彻夜流连街头,又试过因朋友打架被一同带回警署;家人不懂如何照顾她,最终决定放弃芷恩的抚养权,后来在社工转介入读牛池湾明爱培立学校,并于去年中六毕业。
芷恩坦言,初时万分不情愿入读群育学校,但入学后逐渐感受到学校老师及社工的关怀,“以前家人只懂打和骂,不会坐下沟通,偷过一次钱后又很不相信我。在这里我感受到每位老师和社工的关心,像家一样。”她举例,曾因情绪问题一星期不愿上学,老师与社工每日都打电话关心她表示支持,而非责骂她逃学。
她又指校舍的群体生活有助她学懂与人相处,加上学校教导她正确的价值观,渐渐与损友断绝联络,并找到人生方向,现时成为一间西餐厅的厨师,“以前家人都看低我觉得可能我连中三都读不完,现在完成了中六,又发掘了自己喜欢烹饪的兴趣,这间学校令我找到人生的方向。”
对于有人把群育学校学生归类为黑社会分子、性滥交及邪教等,芷恩坦言很替群育学校学生不值,“每间学校都有不好的学生或者很好的学生,外界不需要标签我们,不是个个学生都食毒品。”她忆述很多同学都与其他学生分别不大,不会特别顽皮或者行为有问题,又指她们不会影响邻近社区,认为自己入读群育学校是受社会恩惠,因此对社会亦是本着服务精神,,“我们有时接触社区是做一些社区服务,例如探望老人家,不是搞破坏或杀人放火。”
她说自己一直努力改变,冀获社会接纳;希望外界放下标签,看到学生的努力。
明爱培立中心院长姚顺好说,有学生和旧生对事件感到不开心,但她坚信每位学生都有其价值,群育学校的服务有助他们找到人生的意义,“我们从来不放弃学生,每个学生都似禾秆草遮住的明珠一样,被很多掩盖了光芒无法散发。”姚顺好重申,教育局有关群育学校的文件部分内容已不合事宜,引起误解,冀局方及时更新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