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本港有逾半学童睡眠不足 接近1成学童没游戏时间

撰文: 文雪萍
出版:更新:

“赢在起跑线”,现今家长望子成龙,对子女寄予厚望,往往忽略学童所承担的压力。香港基督教女青年会去年以问卷方式访问了本港12间学校逾千名小学学童。调查发现,影响学童解难能力的生活因素首3位分别为亲子关系、饮食均衡及运动时数;而影响其社交能力的首3位因素,则分别为亲子关系、功课时数及运动时数。
调查结果亦显示,其中功课时数所呈现的为负关系,即功课时数越少,越能对学童社交能力造成正面影响。女青督导主任梁广浩说,调查反映均衡生活习惯对儿童全人发展的重要,建议家长以身作则,尝试作出合适的生活选择,让子女拥有均衡的生活模式及态度。

结果指出,影响学童解难能力的生活因素首3位分别为亲子关系、饮食均衡及运动时数。(资料图片)

四分一儿童每日游戏少于1小时

香港基督教女青年会去年以问卷方式访问了本港12间学校共1,060名小学学童。调查对受访学童生活习惯所花时数进行统计,发现各项习惯普遍未能符合世界卫生参考指标。

按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香港委员会建议,儿童每日应有多于1小时的自由游戏时间,惟受访学童中仅得不足一半儿童达标,有24%儿童每日游戏少于1小时,有9%儿童更完全没有游戏时间。

然而,美国全国睡眠基金会亦建议,6至13岁儿童每日所需睡眠9至11小时,是次调查发现有7%儿童每日睡眠时间只有6小时或以下,更有45%儿童每日只睡7至8小时,合计逾半(52%)儿童低于建议标准。

结果指出,影响学童解难能力的生活因素首3位分别为亲子关系、饮食均衡及运动时数;而影响其社交能力的首3位因素则分别为亲子关系、功课时数及运动时数。

家长陈太(右一)表示,子女的全人及德育发展,较学业成绩来得重要。(女青提供)

家长弃为子女报读名校 求全人发展

家长陈太育有三名子女,本港家长普遍望子成龙,但她却决定放弃为子女报读一级名校,改报读不以操练文化为方针的小学,更无为子女安排补习来追逐成绩,反之为他们读心仪的兴趣班。陈太说,盼子女有良好品格,有应付生活的能力,以及拥有充足睡眠及游戏时间的童年,而非盲目追求学业成绩:“子女成绩好当然开心,但有没有必要为了提高5分去强迫子女呢?”

女青督导主任梁广浩说,调查反映均衡生活习惯对儿童全人发展的重要,建议家长以身作则,尝试作出合适的生活选择,让子女拥有均衡的生活模式及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