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尔地震一周年】中大学生视察灾区所见:重建缓慢

撰文: 谭贵鸿
出版:更新:

尼泊尔7.8级大地震一周年,当时造成全国8,000多人死亡,大量建筑物倒塌,一片颓垣败瓦。事隔一年,有本地大学生前往当日灾区,发现重建工作缓慢,不少居民依然生活在临时搭建的破烂房屋之中,心中只有一个卑微愿望:重建家园。

一年前地震发生后,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满目疮痍,香港中文大学灾害与人道救援研究所(CCOUC)人员率领一群中大学生,前往加德满都西北面廓尔喀(Gorkha)Finam地区的一条偏远村落,视察当地的灾后重建工作。

灾后一年,Gorkha地区山上的村落重建进展依然缓慢,到处都是临时搭建的破旧房屋,昔日绿草亦不复见。(CCOUC提供)

灾后一年,Finam山头的村落没有重建好的住所,只有搭建的帆布帐幕,以及在破烂房屋上用大石块压实的锌片。

山上村落临时房屋以锌片搭建,又热又焗,居民易生疾病。(CCOUC提供)

踏入四月,山上的气温已达摄氏30多度,临时房屋以锌片建成,密不透风,居民生活环境又热又焗,亦增加了疾病风险。CCOUC人员指,当地房屋搭建不稳,季候风来袭时,更试过将一整块锌片吹走,差点击中村民。一年前的地震,同时破坏了部分温泉及水井等水源,居民连清洁的饮用水都没有,亦失去灌溉及喂饲牲畜的水源。

CCOUC人员引述当地居民指,政府的重建承诺并无兑现,居民只能自己面对困境;亦有居民指,已经与亲戚住在临时搭建的房屋一段时间,目前只有一个卑微的愿望,就是重建属于自己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