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鱼翅入口量十年间大跌五成 WWF促各界保护鲨鱼回复海洋健康

撰文: 劳敏仪
出版:更新:

香港是全球最大鱼翅贸易城市,但随著市民保育意识擡头,本港鱼翅入口量在10年间大减逾五成,鱼翅转口量同样录得七成五跌幅,留港鱼翅量也减少两成二。
但是,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发现,有出口商取巧用字,在货单上以科学学名取代“shark fin(鱼翅)”名称,令船公司不以为然,促请政府加强与鱼翅出口国沟通,打击非法野生物贸易。

曾翠芝(中)认为,本港鱼翅贸易入口及转口量大幅减少令人鼓舞,但港府仍需加大打击力度。(劳敏仪摄)

根据政府统计处最新数据显示,本港鱼翅产品入口量,由2007年10,210吨下降至去年的4,979吨,跌幅达51%;而鱼翅产品转口量也由2007年的5,683吨下降至1,434吨,跌幅达75%。

WWF指,2014年起有9个具商业价值的鲨鱼品种被纳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二中受监管,有助减少这些品种的国际商业贸易,加上中国鱼翅市场正在收缩,是本港鱼翅转口量下跌因素之一。 不过目前全球四分之一鲨鱼及相关品种正面临绝种威胁,但在465个已知鲨鱼品种中,只有12个品种的国际贸易受监管。

本港每年处理全球约4成鱼翅贸易,WWF高级项目主任(可持续发展 - 海洋)曾翠芝认为,本港鱼翅贸易入口及转口量大幅减少令人鼓舞,但仍发现有外国鱼翅出口商取巧用字,在货单上以科学学名取代“shark fin(鱼翅)”名称,令船公司转口受管制鱼翅也懵然不知,又发现已禁止鱼翅出口的印度,本港近年仍有来自印度的鱼翅进口,怀疑属非法贸易。

她又指,非法入口受管制鱼翅应属严重罪行,执法部门应加强调查及执法,然而海关虽在2014至2017年检获受管制鱼翅产品个案,合共23宗,但海关全部以未有足够证据为由,未提出检控,望港府与出口国加强打击。

由于全球四分之一鲨鱼及相关品种正面临绝种威胁,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制定《禁运鱼翅政策实施指引》,当中载有鱼翅付货人或收货人名单、鱼翅贸易热点及取巧用字,让船公司识别,也促请所有船公司制定禁运鱼翅政策,政府加强打击非法野生物贸易,而市民、餐饮业及企业应继续向鱼翅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