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岭高球场】英王港督做荣誉会长 贵族乐园百年地位超然

撰文: 郑嘉如
出版:更新:

粉岭高球场用地争议持续,自称“寸土必争”的港府却反应消极。翻查历史,原来香港哥尔夫球会19世纪成立初期,已一直获港英政府及港督优待。
球会于1889年由多名英籍军官及商界上流社会人士成立,多任港督向球会拨款拨地兴建多个高球场及会所,其中港督罗便臣(William Robinson)更被称为“高球会的最佳好友”。
回归后,港府继续对球会照顾有加:1999年地政总署批出地契,容许球会于会址内提供会员住宿地方,审计署其后批评做法不符行会决定。
另外,早年华人鲜有参与球会,有球会成员戏称球场内的原居民祖坟为“暗疮”(pimples),场内亦有不少“金塔”因发球失误被打破。

粉岭高球场近日成为公众关注焦点,记者翻查两本香港哥尔夫球会官方历史书籍,揭开这个贵族乐园过百年的历史。(翻摄自《History of The Royal Hong Kong Golf Club》,T. F. R. Waters)

粉岭高球场近日成为公众关注焦点,记者翻查两本香港哥尔夫球会官方历史书籍,包括由球会前队长T. F. R. Waters于1961年亲撰的《History of The Royal Hong Kong Golf Club》,以及由体育记者Spencer Robinson于1989年著的《Festina Lente: History of the Royal Hong Kong Golf Club》,揭开这个贵族乐园过百年的历史。

1889年5月8日,香港报章上出现以上一则英文广告,呼吁有兴趣参于建立高球场的人士,两日后于香港会所见面。(《History of The Royal Hong Kong Golf Club》节录)

成立初期:港英连拨数地建高球场

1889年5月8日,13名英国绅士于香港会所商讨成立香港第一个高尔夫球会,把苏格兰的传统运动引进远东殖民地。13人之一的英国皇家海军驻港指挥官以及港务长Robert Murray Rumsey被选为队长,筹备创会事务,向港英政府申请用地兴建高球场,获同意拨出跑马地一地皮作建高球场之用。翌年五月,球会开始举行赛事,创会后两年已有约100名会员。

球会的管理层不少为英军将领、商人或官员,因此港英政府一直对球会关照有加。1898年,球会与政府商讨15个月后,得时任港督罗便臣(Sir William Robinson)协助签订深水湾16.5亩(逾6.6公顷)地契,罗便臣自此被称为“高球会的最佳好友”。深水湾地皮位山谷之中,背山面海,当年需乘船前往,适合女士们在郊区打球之余,亦可在海滩畅泳、野餐和晒日光浴。

球会在罗便臣协助下,获维多利亚女王批准“皇家”冠名,于1897年改称为“香港皇家哥尔夫球会”(The Royal Hong Kong Golf Club)。按球会传统,多任港督、甚至英王乔治五世,均曾出任高球会名誉主席。

1915年,粉岭高球场曾发现有老虎。(翻摄自《Festina Lente: History of the Royal Hong Kong Golf Club》)

港督梅含理批粉岭地 会员戏称金塔为“暗疮”

创会数年后,港英政府一名官员因经常游走粉岭山头打猎,熟悉该处地势,球会开始构思在粉岭再建球场。球会获时任港督梅含理(Francis Henry May)准许,从邻近农村收得一些土地,连同官地,于1908年租得一块可建标准18洞高球场的地皮。

1911年,粉岭高球场正式落成。5年后球会再获梅含理增拨地皮,在粉岭另建一个九洞球场,后来成为今日的“伊甸场”。当时不少俗称“金塔”的骨灰瓮及祖坟竖立于球场山头四周,被球会会员戏称“暗疮”(pimples),更有不少金塔因发球失误而被打破。梅含理其后拨出5万元资助,发放给相关家属作移除金塔的赔偿。土地注册处资料显示,5万元于1920年代足够购入山顶白加道约2.7万平方呎的豪宅地皮。

1923年,高球会已有近800名会员。球会开始计划向政府申请更多土地,至1933年签定新粉岭地契,占地400.2亩(约162公顷)。

粉岭高球场内祖坟。(资料图片 / 黄永俊摄)
从高空可见,粉岭高球场内有不少祖坟和“金塔”,早年有球会会员戏称其为“暗疮”(pimples)。(资料图片 / 李泽彤摄)

成立中期:二战后破败不堪 主动交还跑马地会址

然而,因二战战火逼近,港英政府在二战前夕收回深水湾球会地皮作军事用途。至后来香港被日军占领,三个高球会址遭战火洗礼,破败不堪。香港重光后,球会重签地契,并发行债券筹募资金,重建深水湾及粉岭场地。跑马地原会址则因破坏太严重,球会主动交还政府。

之后,球会生意蒸蒸日上,财政稳健,会员人数亦上升,令球场愈见挤拥。球会的英国贵族形象吸引愈来愈多上流社会人士加入,加上球会不再增加个人会籍,能成为高球会会员的,都必定是城中富豪名人、上巿公司主席或主要股东。球会亦慢慢由英式贵族俱乐部,变成香港政商权贵聚集地。

球会终于决定1964年停止接收新会员。后因球会打算集资扩建,于是1970年起以5,000元出售公司会籍,但求过于供,公司会籍于19年后,已升至市值400万元。时至今日,会籍市价达1,700万元,足足升达3,400倍

球会早期成员绝大部份为洋人,相片中只两名华人球僮(前排左二及右一)。1909年摄于跑马地原会址。(翻摄自《Festina Lente: History of the Royal Hong Kong Golf Club》)

回归后:地政总署滥批地契 明益高球会

早于1979年,行政局(回归后改称行政会议)决定于所有私人游乐场地契中加入特别条件规定承租人“除了为雇员提供住宿地方外,不得使用或准许使用该地段作居住用途”。不过到了1998年,即回归后不久,香港高球会要求容许于粉岭高球场内为会员、其家属及宾客提供住宿地方。到了1999年,地政总署及后于民政事务局支持下批准高球会要求,并将之纳入当年批出的地契。

2013年的审计报告,批评地政总署的做法偏离行政局的决定,令香港高球会受惠,认为1999年批出的地契,应征求行政会议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