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分析】住屋具凌驾性 私人游乐用地“麻烦让一让路”

撰文: 林剑
出版:更新:

这是一组已经“引用到烂”,但又非常残酷的数字:全港有21万人居于㓥房,人均居住面积中位数56.5平方呎,所有居民占的总楼面面积仅11,848,050平方呎,即约110公顷。这些基层家庭中,不少儿童连基本睡觉地点都十分狭小,问他们最大心愿是什么,可能只是独享一张简单的单人床。“活动空间”更加是奢侈品,那冷冰冰的地下,已经是他们最大的“游乐场”……
与此同时,会员仅2,500人的香港高尔夫球会,乘著“历史遗留下来”的政策便利,拥有占地172公顷、相当于整个荃湾区的粉岭高尔夫球场,但大部分时间都仅供会员使用,形同“私人游乐场”……
土地供应专责小组明日(6日)将召开会议,消息指将会触及先前一直搁置的私人游乐场契约用地。据了解,会议引用粉岭高尔夫球场作例子,讨论释出相关契约土地的可行性。政府过往每每强调这些私人游乐场地的体育价值,但由此至终都忽略了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住屋远比打球重要。

不少家庭的儿童只能在百呎的㓥房内解决日常所需。(资料图片)

过去缺乏体育康乐设施 政策今已变质

按申诉专员公署2012年公布的调查结果,现时《私人游乐场地契约》(下称《契约》)最早可追溯至1884年,其政策背景是,因为早年香港严重缺乏公共体育及康乐设施,政府于是透过《契约》用免地价或象征式地价批出土地,供一些“有志推动体育发展及提供康乐设施的”社区组织和私人体育会,兴建体育及康乐场地。受惠的团体由赛马会、童军总会,以至香港游艇会等都有。现时的粉岭高球场,就是由1930年起批予香港高尔夫球会。

然而时移世易,政策原意早已变质。一方面不少私人体育会会籍费用高昂,被质疑“为有钱人服务”;另一方面虽然契约列明私人会所也需开放公众使用,但开放时间一直被指严重不足,具体执行也缺乏监管和宣传,背离了“推广体育”的原意。

由于《契约》的实际原理,就是政府长期以零租金或象征式租金,向体育会提供可观资助。土地在旧日未必是稀有资源,但现时已价值不菲,再加上操作方面又有如此多问题,因此以上政策不合时宜之余,也极易引起“倾斜既得利益者”的嫌疑。

民主党对土地议题立场相对明确,其中尹兆坚(图)主力推动粉岭高球场发展。(资料图片/黄雅盈摄)

被问粉岭场去向如何 政府称“考虑是否配合体育政策”

政府并非全然不知。当局于2014年成立跨部门工作小组,就私人游乐场地契约政策进行全面检讨,但至今未见明显进展,原定于前年完成的报告,要延至今年稍后才有。

立法会议员尹兆坚上周向民政事务局局长刘江华提问,表示有调查指出7成受访者认为粉岭场过度占用土地资源,9成认为该划为其他用途,询问政府会否在粉岭场私契于2020年8月届满后不予续期,把该用地拨作发展房屋。

不过,刘江华没有正面回应,只表示会检视私人体育会是否配合政府对于体育“普及化”、“精英化”、“盛事化”三大政策目标,决定是否收回有关用地。

据了解,土地供应专责小组明日在会议之中,也会将高球场对体育发展的贡献,列为重要的考虑因素。政府认为香港高球会在社区推广高尔夫球体育项目、培训精英运动员及把香港打造成大型体育活动中心方面,皆有一定成就。

赛马会滘西洲公众高尔夫球场由香港赛马会拨款兴建,规模与粉岭高球场相若。(滘西洲网站截图)

“体育因素”如何充分 都不及住屋迫切

体育发展与住屋其实没有必然矛盾,事实上,足够的康体设施对一个社区而言也是极为重要。然而,香港建屋土地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再不释放出高球场用地,就是本末倒置。

要把土地用途改变,绝非轻视高尔夫球运动,而是根本性质的分别。高尔夫球的重要性再大,也不会大于市民的基本住屋需要。更遑论,数十万的基层市民,本身已不是高球场的主要服务对象。刘江华早前就承认,去年全年粉岭高尔夫球场举行约12万局的高尔夫球运动,当中非会员只占大约5万局,即只占总用量4成。

收回私人体育用地可能涉及很多后续行动,例如要迁置相关体育会(及其设施)到另一用地等。在硬件上,滘西洲和愉景湾都有18洞的高球场,细节安排有再研究空间。退一万步说,即使是暂时没有可行的替代用地,政府如今都有足够理由,并且应该去收回粉岭高球场,容后再安排替代场地。

相比之下,新加坡政府就完全明白“打少阵golf唔会死”的道理。当地政府2014年推出“高尔夫球场发展计划”,陆续收回236公顷的高尔夫球场,日后作公共运输以及住宅用途。固然香港和新加坡的房屋政策有不少分别,但这至少显示新加坡政府懂得事情的缓急先后,知道民生基本的衣食住行,远比起打高尔夫球重要。

房屋问题属政治矛盾 再不处理必将爆发

香港现时的房屋议题,早就由单纯的土地问题,演化成阶级和政治矛盾。土地供应不足,坐享庞大面积的高球场变成“兵家必争之地”。轮候公屋等上楼的市民指摘私人体育会为了私利,漠视民生,继而将矛头指向政府;富人又对这些指控,扣上“仇富”等帽子。

这种情况,政府大有能力解决,只是肯不肯做的问题。消息人士指,政府早前的顾问研究结果认为|如果发展整个高球场,可以提供1.3万个住宅单位。姑勿论这数字是否准确,对于苦等上楼的一众市民,已是一大帮助。若政府未能好好善用这些珍贵的土地建楼,公众不单会觉得他们向既得利益者低头,更有甚者,是毫无诚意改善民生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