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毒人士变单车导赏员 盼撕破社会固有印象 勇敢踏出新一页

撰文: 文雪萍
出版:更新:

绿色旅游近年于香港逐渐流行,更有不少市民于圣诞长假期选择参加本地团,认识香港独有自然美景;而生态旅游团的成功,导赏员的带领及专业讲解功不可没,但大家有没有想过,站在你面前独当一面的导赏员,曾沉沦毒海、没日没夜的过著没有灵魂的生活?
“我见到阿妈喊过无数次,但𠮶时唔识唔开心,唔识安慰。”曾于毒海浮沉十年的林凯廸(阿当)忆述,自己于2000年初非常流行的狂欢派对(rave party)中,首次接触毒品;他坦言,当时过著行尸走肉的生活,不时感到迷茫,亦认为世界没有人理解自己,故在成功戒毒后,冀以过来人身份成为We-Cycle单车导赏员,以自身经历感染同路人面对和走出困境:“有人明你哋感受,你哋唔系孤零零去面对!”

阿当直言,当时见到母亲因自己伤感流泪,亦无动于衷,不懂伤心。(文雪萍摄)

打工只为食毒品

每个人都有机会“行差踏错”,现时41岁的林凯廸(阿当)亦不例外。他忆称,在29岁时经常参加狂欢派对(rave party),坦言期时毒品十分普遍,更是随手可得手,包括俗称K仔的氯胺酮和摇头丸等:“𠮶到10个有11个都有食毒品,咁好容易自己都会食埋一份。”他慨叹,或许别人上班的原因为家人、为旅行、为玩乐,但自己却只为毒品。

阿当:吸毒的人很自私,只会想自己

阿当直言,吸毒的人十分自私,只会想著自身感受,认为世界上没有人了解自己,即使见到母亲因自己伤感流泪,却无动于衷。他道出,当时母亲经常抱怨他不争气,和家人的关系亦日渐恶劣,每次的对话最终都演变成吵架,阿当随后更选择逃避家人、搬离居所:“宜家谂返知道屋企人心痛你先成日闹你,问你拎家用都系想阻止你拎钱去买毒品,以前唔会谂到屋企人咁谂。”

“We-Cycle单车导赏员训练计划”已培训逾百名戒毒人士为单车导赏员。(文雪萍摄)

母亲万分包容 星仔:我有我玩,你有你地包容

曾误入歧道的还有现时22岁的梁永星(星仔),他于9年前受朋辈影响,尝了人生第一口咳水。他称,自己于中三辍学后,曾因吸毒被捕而判入院舍戒毒,惟完成历时两年半的治疗后,重蹈覆辙继续吸毒:“𠮶时得18岁仲系好细个,我知我出返黎一定会吸返毒!”

星仔的母亲万分包容,不仅从来没有责骂过他,更对他照顾有加,但这些行为都没让当时的他有丝毫感动;他离开院舍后一直无业,家人亦没给予压力,终日只顾和朋友吸毒、玩乐:“以前个心态系我有我玩,你有你哋包容,唔会理你哋感受。”

张栢淳指出,导赏员亦会向团友剖白过往吸毒的经历,让他们勇敢接受自己过去。(文雪萍摄)

盼以单车宣传社区抗毒信息 打破社会对戒毒人士固有形象

负责社工张栢淳表示,路德会青欣中心举办的“We-Cycle单车导赏员训练计划”已培训逾百名戒毒人士为单车导赏员,带游客于上水以单车代步欣赏古迹及生态,而在活动中最后的环节,导赏员需向团友剖白过往吸毒的经历,宣传社区抗毒信息,让他们接纳自己的过去。

注册社工梁金燕亦指出,目前We-Cycle项目亦有发展单车义剪队,为住在偏远地区的长者理发,更笑言:“宜家公公婆婆仲有指定发型师!”她盼透过We-Cycle可打破社会对戒毒人士的固有形象,让他们重新回馈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