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局】港铁票价封顶制形同虚设 引入4年未启动
港铁可加可减机制实行多年,但票价每年只加不减,市民日益不满。2013年,港铁和政府检讨机制,加入不同措施,以期平衡市民负担,运输及房屋局长张炳良当时更表示,检讨“回应了市民诉求,让广大市民分享港铁公司的经营成果”。不过,新机制的三大措施效果成疑,其中与家庭入息中位数变动挂钩的“封顶机制”,更是4年来从未启动。
票价未受封顶机制影响
可加可减机制在两铁合并时引入,作为调整港铁每年票价的指标,当时订明港铁与政府每5年可提出检讨。2013年4月,双方检讨后加设封顶机制,亦即港铁票价加幅不得高于家庭每月收入中位数同比变动;而可加可减机制方程式内减低每年加幅的“生产力因素”,亦由0.1%增加至0.6%。
封顶机制引入后,当时早有议员批评是“假封顶”,机制实行4年,从未试过成功启动。翻查统计处纪录,住户每月收入中位数每年升幅均高于港铁票价。2013年第四季住户每月入息中位数为22,400元,翌年则是23,700元,同比升幅为5.8%,较可加可减机制结果3.6%为高,换言之封顶机制未能启动。
即使可加可减机制结果高于入息中位数变动,而启动封顶机制,港铁该年少收的加幅,仍可待港铁票价升幅较同比家庭入息中位数变动低时,再分两年追收。
扣除回拨优惠 料仍有2.7亿元收入
当年检讨时,社会上有舆论批评港铁坐拥巨额盈利,加上服务时有延误,但仍加价不断,固要求港铁将盈利及服务表现与票价加幅挂钩。2013年检讨后,港铁就此成立“票价优惠帐户”,按盈利及延误数字拨出金额,以作“同日第二程九折”优惠,但就因金额太少,受惠人数不多,而令机制继续受批评。
根据检讨后安排,港铁须同比内利润,将其中1%至2%拨入帐户;另外,如港铁服务出现31分钟以上延误,便须罚款。罚款金额和港铁服务表现挂钩,视乎延误程度,每次最低罚款金额100万元,最高则可达1500万元。
港铁2015年基本利润为108.94亿元,故须拨出1.75亿元作优惠,再加上港铁延误而须付的1100万元罚款,两者相加后为1.86亿元。惟港铁拨出的金额对港铁整体盈利可谓九牛一毛,仅占利润约1.7%,是否做到如张炳良口中的“分享经营成果”,见仁见智。另外,以“第二程九折”方式推出优惠,对乘客实际帮助不大,更变相令乘客须在同日再次选搭港铁。
根据港铁去年业绩估算,今年加价2.7%将可令港铁明年票务收入增加4.56亿元,即使扣除1.86亿元九折优惠,港铁仍可增加2.7亿元收入。
港铁政府年内再检讨 望下年生效
当年检讨另一成果,就是政府要求港铁推出更多优惠。历年出台的优惠包括2014年的“都会票”,让中长途乘客能以415元乘搭40程港铁,亦有如“东涌至香港站”、“上水至尖东”等固定车站月票。然而有舆论认为港铁可直接减低票价加幅,而非以迂回方式提供优惠,让更多乘客得益。
随政府近日正式去信港铁,要求提早一年检讨可加可减机制,新一轮讨论即将展开。港铁一方称“已经做了不少工夫”,随时应对,未知最终检讨结果,又是否会如2013年般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