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台微气候研究发现 尖沙嘴弥敦道同一时间温差逾3度

撰文: 张雅婷
出版:更新:

继早前研发“智慧灯柱”监测全港微气候后,天文台再下一城,试于九龙半岛安装33个微型温度感应器(i-Button),分析不同天气条件下,九龙半岛的气温分布和变化,从而了解城市微气候的特点。研究发现,植披、楼宇的座向、交通等因素都能影响地区气温。即使同位于尖沙嘴弥敦道,但不同地点同一时间的气温差距可逾摄氏3度。
研究团队期望日后使用热成像摄影机(Thermal Camera)在空中拍摄九龙半岛市区的热力分布,不排除将收集到的数据应用于城市规划上。

中文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研究生范文熙(左)及天文台署理高级科学主任陈营华(右)共同研究市区微气候。(张雅婷摄)

重庆大厦温度低过弥敦道及海防道交界

研究团队其后作多个观察,发现风向、植披、建筑物高度及交通等自然和人为因素,都可影响一个地区的微气候。以尖沙嘴为例,团队分别于弥敦道及海防道交界、重庆大厦及栢丽大道设置气温站,收集6月5日至11日的数据,发现弥敦道及海防道交界一整日录得的气温最高,其次是栢丽大道,最后才是重庆大厦。其中6月7日下午约4时,弥敦道及海防道交界录得超过37度高温,但同一时间,重庆大厦的气温只有33.5度,相差逾3度。

弥敦道及海防道交界长期录得较高气温。(受访者提供)

陈营华分析,这是由于重庆大厦阻挡了阳光照射,令气温站录得的温度最低。至于栢丽大道的环境较弥敦道及海防道交界开扬,接收的日照理应较多,为何气温反较弥敦道及海防道交界为低?陈营华认为,这是由于弥敦道及海防道交界车流量多,推高该位置气温所致。

研究显示尖沙咀区内不同位置,气温也会略为不同。(资料图片/余俊亮摄)

西风吹起时 海傍不一定较凉快

另一影响微气候的因素是风向。一般而言,海边较凉快。但天文台5月12日记录的数据刚刚相反。天文台当下午录得气温32.4度,尖东虽然近海,但录得的温度反而达32.8度,比天文台更高。何解?原来当天吹西风。陈营华起初亦对结果感到诧异:“我起初以为,尖东近海吹西风没有问题,但气温竟反比天文台高。”陈营华指出,是次例子正正体现东西风的不对称性,影响微气候。

吹西风时,尖东虽然近海,但录得的气温反比天文台高。(受访者提供)

陈营华表示,是次研究是“小试牛刀”,盼可令市民意识到有哪些因素影响微气候。至于所收集到的数据暂时不会完整公开,但不排除日后可应用于城市规划上。

微气候是指小范围的环境受到周遭环境影响,而与大气候出现分别。城市微气候的尺度十分细小,在1至100米内都有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