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罟群岛变海岸公园 岛屿见垃圾残余棕榈硬脂 环团忧损海洋生态

撰文: 劳敏仪
出版:更新:

索罟群岛一带水域发展成海岸公园计划一拖再拖,预计于2019年设立。国际环保组织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早前到索罟群岛的其中一个岛屿“小鸦洲”视察,发现岛上堆积各式各样的海洋垃圾,估计是长年没有人清理引致;同时更发现疑似因早前两船于珠江水域相撞、漂浮入港的棕榈硬脂。
WWF指出,这些偏远又具高生态价值的海岸常被忽略,海洋垃圾及棕榈硬脂亦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呼吁政府加强清理生态敏感区域及做好源头减废。

WWF上周带记者到索罟群岛的深湾及白沙湾视察,发现沙滩上有不少海洋垃圾,也有少量棕榈硬脂。(江智骞摄)

《香港01》记者上周随WWF到小鸦洲视察,发现向南面的深湾海滩上有不少写有简体字的胶樽、饮料瓶罐,还有胶鞋、拖鞋、波鞋,甚至头盔等,期间亦发现疑似因今年8月两船于珠江水域相撞而漂浮入港的棕榈硬脂,状如奶油,并黏上沙粒、发泡胶粒、树叶等,部分如拳头般大小。

至于向北的白沙湾,则发现较多写有繁体字的垃圾,包括大量饮品包装、被冲上树间的发泡胶箱,还有饭盒、药樽、玻璃樽、公仔等。

沙滩上发现不少发泡胶、拖鞋、胶樽等,并卡在枯树或树枝之间,增加清理困难。(江智骞摄)
+1

小鸦洲沙滩垃圾料长年无人清理

WWF项目经理(海洋保育)杨松颕指出,今年9月到小鸦洲视察时,发现岸上垃圾多得惊人,估计因夏天属雨季及吹西南季候风,令来自珠江口的垃圾冲来本港西面机会较大;而冬天吹东风或东北风,令本港垃圾容易从南大屿山方向冲往白沙湾一带。

拟建索罟群岛海岸公园经修订后的详细边界 。(离岛区议会资料)

油污事件后3个月仍见棕榈硬脂 恐影响生态

政府早于2000年公布计划指定索罟群岛一带水域为海岸公园,WWF环境保护经理(海洋)李美华解释,索罟群岛是难得可同时发现中华白海豚及江豚的地方,但在棕榈硬脂泄漏事件后3个月,仍在小鸦洲发现其踪影,担心依附大量有机物、重金属及细菌的棕榈硬脂会被海洋生物进食,或因油脂影响岸上生物的觅食功能。

她指,在油污事件后约3星期,已几乎没有听到政府清理棕榈硬脂行动,偏远岛屿往往遭忽略,希望政府加紧在生态敏感地方的清理工作。

沙滩上仍发现棕榈硬脂的踪影,表层黏上沙粒、发泡胶粒、树叶等。(江智骞摄)

环保署回复指,政府各部门在海上和泳滩共收集约214吨棕榈硬脂,为了将环境卫生问题影响减至最低,以及尽量减少堆填区的负荷,政府将收集到约85吨的棕榈硬脂,交由本港两间制造生化柴油公司作循环再造,转化成生化柴油或其他再造物品,其余则送往堆填区处理。

垃圾浮拖网有助清理细小垃圾及避免误捕

为了更有效清理海洋垃圾,WWF上月在海事处许可下,联同欧洲环保团体Waste Free Oceans在南丫岛下尾湾进行垃圾浮拖网测试。该款浮拖网的垃圾承载量为两吨,可收集海面上7米阔范围及水深0.7米的漂浮垃圾。

杨松颕解释,垃圾浮拖网密度较高,可收集大型及细小漂浮垃圾,较政府现时使用手捞网清理海洋垃圾效率更高,也可清理油污及避免误捕,法国、西班牙、葡萄牙、荷兰、匈牙利和土耳其均已使用,希望政府持开放态度,以不同方式清理海洋垃圾,并做好源头减废,制定相关政策,减少废物量。

WWF上月在南丫岛下尾湾进行垃圾浮拖网测试,由于垃圾浮拖网密度较高,可收集细小漂浮垃圾,清理效率较高。(WWF提供)

环保署回复指,海事处的海上垃圾清洁服务承办商提供约80艘各类型船只,包括机动舢舨、装有机动铲的垃圾清理船和有吊重设备的垃圾收集船等,在各区水域清理海上垃圾,今年1月至10月期间共收集约9,886吨海上垃圾。

但对于WWF建议的垃圾浮拖网装置,环保署指在狭窄航道或避风塘等船只聚集的海面,小艇以拖曳形式进行清理工作会受到较大限制,用以收集漂浮垃圾的纤维网入口及储存空间有局限,一些海上垃圾,如发泡胶箱、木板、树枝、尖锐或不规则的物件或较难收集,并有可能令纤维网或浮栏破损,清理网内垃圾亦需较大后勤支援,如需使用岸上或船上吊重设备处理收集的垃圾,故海事处无计划采用该装置清理漂浮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