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至少17宗路陷 9宗涉及爆水管 专家质疑渠管老化引致

撰文: 甄挺良
出版:更新:

九龙塘窝打老道南行出现路陷,需要封闭慢线紧急维修,昨早上班繁忙时间狮子山隧道口往尖沙嘴方向一度塞车。抢修超过一日,渠务署指料今(3日)早6时重开所有行车线,并初步调查发现南行快线附近的渠道和快线行车道路底损毁,是今次路陷的“元凶”。另翻查报道,过去一年本港发生至少17宗路陷事件,其中9宗涉及爆水管。
有专家估计今次及过去多宗路陷事故是因水管老化出现裂缝,地底沙土流失,路面混凝土或沥青难以支撑车辆驶过的重量,引致路陷。

现场有混凝土工程车倒下混凝土,填补路面下陷位置。(黄雅盈摄)

今次路陷路段为窝打老道天桥南行近沙福道的落桥位,前日(1日)出现路陷,需要封闭慢线,运输署当晚透过网页“预警”公布,指料翌日早上该路段交通将非常挤塞,呼吁市民预留充足时间或考虑使用其他道路。到昨日(2日)早上繁忙时间,狮隧往尖沙嘴方向一度塞车,行车缓慢。同时,有大批市民避免塞车迟到转搭港铁,有学生更提早40分钟出门,九龙塘站涌现人潮。

周五早上重开所有行车线

渠务署人员自前晚开始已在现场进行抢修,但至昨晚近7时,仍然未完成。记者现场所见,工程人员挖开该段路前后的路面,检查水管等地下各项设备,其后以路面物料填补部分挖开了的位置。

渠务署昨晚回应指,路陷坑洞面积约8米x4米、深约4米,经检查后初步发现南行快线附近的渠道和快线行车道路底有损毁。 政府分阶段修复损毁的渠道及行车路,包括先在快线行车道进行灌浆加固工程,再修复中线的行车路,预计可在今日(3日)早上6时重开所有行车线。

+4

专家:地下沙土流失路面物料 难支撑重量致路陷

翻查过去一年传媒报道,本港发生至少17宗路陷事件,当中有9宗涉及爆水管,包括今年7月28日葵涌葵盛东邨盛和楼对开路段,地下一条咸水管爆裂,咸水涌出路面致地面路陷,来回行车线封闭。

香港工程师学会土木分部副主席梁伟豪表示,根据过去经验,本港出现类似路陷事件的主要原因是附近水管老化出现裂缝,令地下沙土涌入水管。久而久之,地底沙土流失,路面混凝土或沥青难以支撑车辆驶过的重量,就会引致路陷。他续指,除了爆水管,如附近有河流,亦可能带走路面下的沙土,但今次窝打老道位置附近并无河流,“相信是和水管破裂有关”。他说,从现场照片可见路陷处明显可见下陷位置有一定面积,显示附近较旧或破裂的水管或出现裂缝,令该处水土流失,路面物料抵受不了压力,继而路陷。

至于有何措施避免路陷,梁伟豪指,由于水土流失的情况在爆水喉后比较普遍,工程人员可在爆水管后特别留意水管内是否会出现裂缝,或者有不寻常的沙泥流入水管,“可以在沙井内放入特别摄录机,检查渠管情况。”至于今次渠务署处理超过一天,仍然未完成维修工作,梁伟豪形容是“正常做法”,“最重要检查清楚涉事渠管,以免日后再出现爆裂,引致路陷。”

过去一年的路陷事件中,亦有不少是大雨过后出现路面破裂的例子。梁伟豪指,雨后出现路面破裂的成因和面积较大的路陷有所不同,他解释,如路面本身有裂缝,下雨之后雨水就会储藏在裂缝内,之后再有汽车驶过,就会挤出罅隙中的积水或泥土,令路面破裂,“但就较少会像水土流失般,出现大洞,两者是两种不同的情况”。

过去一年路陷个案

日期 地点 原因
2017年11月2日 窝打老道天桥 渠道损毁

2017年10月28日

牛头角道 爆水管
2017年10月25日 南朗山道 爆水管
2017年10月25日 观塘功乐道 爆水管
2017年8月28日 沙田道风山马路 大雨影响
2017年8月4日 长沙湾长顺街 大雨影响
2017年7月28日 葵盛东邨 爆水管
2017年7月25日 中环皇后大道中 地下水土流失
2017年7月6日 牛池湾龙翔道 大雨影响
2017年6月28日 湾仔分域街 爆水管
2017年5月24日 筲箕湾英皇道 大雨影响
2017年4月16日 红磡德康街 爆水管
2017年4月7日 长沙湾元州街 爆水管
2017年3月18日 湾仔轩尼诗道 爆水管
2017年3月10日 大埔颂雅路 地下水土流失
2017年3月10日 葵涌葵丰街 爆水管
2016年11月27日 西九龙公路 大雨影响

资料来源:综合传媒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