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局】揭梁班子对过渡性房屋热变冷之谜  组合屋须攀“大山”

撰文: 黄伟超
出版:更新:

政府正伙同社联及房协研究兴建“货柜组合屋”,作为基层市民编配公屋前的过渡性房屋,林郑班子成员陆续表态认为可以考虑,最具份量当然是署理行政长官张建宗今日指有关构思值得考虑,更形容是“好的建议”。
曾几何时,梁班子其实亦曾指兴建过渡性房屋“值得思考”,惟及后对此态度却急转冷淡、甚至表明不可行,如今林郑班子又会否重蹈覆辙?据了解,当年放弃此构思的最大关键,是缘于地区反对的“大山”,且看现届政府如何克服而成功攀越。

货柜组合屋可作青年宿舍,图为位于荷兰阿姆斯特丹的青年宿舍。(社联提供)

张炳良3年取态急转弯

曾被上届政府冷待、已束之高阁的过渡性房屋构思,竟然重新纳入现届政府研究范围,其实令人颇为意外,因去年10月31日时任运输及房屋局局长的张炳良与香港社区组织协会和基层市民会面时,曾表明2014年政府制定《长远房屋策略》时,确实曾研究过于没有即时用途的土地,兴建过渡性房屋的可行性,但经研究后,政府认为有关建议并不切实可行。

当时张炳良强调有两大困难因素:首先是市区土地不足,合适的市区用地应尽量预留兴建公屋,其次即使有土地可作其他暂时用途,政府仍需时间完成额外的基建工程(例如敷设污水渠)后,方可兴建一定数目的过渡性房屋,所需时间比建公屋短不了太多,且面积和数量一定极其有限。

不过,2013年6月8日张炳良曾表示,在短期空置土地兴建过渡性房屋的想法“值得思考”,换言之相隔约3年多时间,当局彻底改变对过渡性房屋取态。

            延伸阅读:【01独家】运房局发展局伙房协 研市区建过渡性货柜屋助基层

建过渡性房屋效益不及公屋

据接近政府消息人士透露,当年政府内部讨论过程中,有两方面是至为重要,一是成本效益问题,纵使真的物色到合适的土地作发展,缘何不索性拓展永久性房屋?“建公屋可建20层或以上,每层10伙已有逾200个单位,但过渡性房屋最多只有10层,每层只有数伙,如果要起(楼),为何不起住到更多人的楼宇?”

另一个政府评估难度极大的问题,便是地区民意反对的“大山”。消息人士指,多年来政府争取在地区加建公屋屡遇困难,地区人士反对及提出诸多要求,是令当局难以推展拓建公屋计划的重大“关卡”。

消息人士解释,过去不少在地区争取加建公屋或居屋等计划,地区人士均以影响居民生活,又或加重社区和交通负荷而反对,纵使部份愿意接纳,亦会提出一些额外要求如加建社区设施。“增建公屋在地区提出,地区人士往往会要求一并加建有盖行人天桥、有盖行人通道、社区休憩设施,但临时性质的组合屋,他们又如何可以‘争取’这些设施呢?不少人连居屋或公屋喺住所隔离兴建,往往都提出反对,试问货柜组合屋又怎会接受?”

曾荫权亦曾因地区反对增建公屋而需作公开呼吁。(政府新闻处图片)

梁振英呼吁“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

事实上,过去两任特首曾荫权及梁振英,均曾公开呼吁地区人士要支持公屋计划。曾荫权于2011年7月14日视察东涌住宅用地后,便曾表示“期望各区区议会和地区人士积极支持公屋发展计划,当局会致力和各界沟通和联系,希望大家同心协力,让更多市民能安居乐业”。

至于上任后不断强调致力觅地增建公屋的梁振英,亦遇到地区强烈反对声音,他在2014年7月26日出席青年专业论坛以“宜居城市”为题发表演说,把可编配公屋量下跌归咎地区阻力,“政府改变一些土地的规划用途,希望把它改划为出租公屋用途时,我们受到一些地区人士的反对,因此,我们的进度受到影响。因此,我们整体出租公屋的供应是不如理想。”

他当时呼吁全香港市民,“不管地区,他们住的地区,不管他们所属的阶层,更不管他们的年龄组别,能够秉承‘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

两任特首要在地区加建公屋都遇到重大阻力,林郑月娥领导的现届政府又如何攀越地区反对的“大山”?连日来不论政府及社联均无触及此重大问题,看来过渡性房屋能否落实,仍存在相当大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