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大嘥鬼”图书当废纸 多年采购量超标10万项年花亿元
申诉专员就公共图书馆于采购和注销书籍展开主动调查,至上月完成,发现康乐及文化事务署无理据解释下,参照上世纪90年代的政策,每年以不少于70万项图书馆资料为采购指标,多年采购数量均较该指标超出10万项以上,每年动辄花掉接近亿元。加上公共图书馆总馆藏量在过去8个年度增加16.8%,惟同期每年借出馆藏数目却下跌18.2%,促该署检讨采购政策。
申诉专员又揭公共图书馆多年来将被注销的图书馆资料当废纸废物方式处理,形容做法令人深感可惜,促署与慈善机构合办义卖和捐赠,并需分析注销馆藏的原因,按结果协调采购工作。
申诉专员调查发现,康文署辖下公共图书馆总馆藏量在过去8个年度增加16.8%;同期每年借出馆藏数目下跌18.2%。虽然如此,康文署每年继续参照前市政局上世纪90年代订下的政策,每年以“不少于70万项”图书馆资料为采购指标,又未能解释采用此指标的具体理据。过去多年,采购数量均较该指标超出10万项以上,每年动辄花接近亿元。申诉专员促请康文署,加强分析借出馆藏数字下跌的原因,作为检讨每年增购馆藏的数目和种类调整的参数,并要求该署订立一个切合时宜的采购指标并定期检讨。
馆藏资料注销原因无从稽考 申诉专员形容情况甚不理想
申诉专员亦发现,长久以来康文署只记录注销资料清单,没有要求职员就每项资料记录注销的细分原因,例如残旧、破损、过时等,个别资料被注销的原因无从稽考,更无法统计作管理分析,申诉专员形容情况甚不理想。直至申诉专员展开查讯,即使康文署于2015年中起要求职员记录每项资料注销的原因,被注销的资料属哪类别资料居多、使用年期多久、不同地区的图书馆的注销情况有何异同等,康文署都未有作分析。
申诉专员促该署就注销资料状况作更深入分析,从而制定适切的馆藏管理,减低招致图书馆资料不必要破损或过时的机会。 申诉专员又认为,该署应透过分析注销各类馆藏的原因,按结果对增购馆藏的数目和种类作出相应调整,从而令到采购及注销工作互相协调。
申诉专员揭公共图书馆“大嘥鬼” 图书当废纸做法需检讨
康文署每年注销图书馆资料的数量数以十万项计,多年来这些资料一律当废纸回收或废物方式处理。申诉专员形容做法令人深感可惜,指图书馆资料的价值,往往比废纸、废物高,应考虑与慈善机构合办义卖、捐赠已注销的书籍。
对于图书馆资源的注销政策,申诉专员刘燕卿强调,图书馆资源全部涉及公帑,理应物尽其用,惟康文署曾一度指需要大量人手选取合适书籍作捐赠,成本效益不彰而未有进一步推广。刘燕卿相信,即使是需要注销的资源,其文化价值定必比当成废纸处理为高,署方需要就注销政策作全面检讨,且应记录注销该资源的原因,以便分析数据制定合适和相互配合的增购和注销政策。
康文署回应指,已因应意见就2018/19年度的计划书表格作出检讨及修订,各图书馆馆长呈报计划书时需填写建议增购各类馆藏的数量并提供理据及建议采购书目。民政事务局长刘江华认出席一个公开场合时表示,认同申诉署报告,并接纳报告建议,当局会审慎研究,视乎社会需要及专业判断,与不同持份者讨论采购政策方针。他又呼吁机构如需要图书,可以与图书馆有关方面联络,以免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