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内地生堕骗局 尚海龙吁家长也要警惕:穷家富路思想致巨款傍身
本港接连有大学生堕入骗局,被骗者不少是来港升学非本地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立法会议员、高才通人才服务协会创会会长尚海龙今日(21日)称,因学生到港后需要用钱的场景较多,除交学费外,亦须租屋、生活、其他家具用品等,故不少家长宁愿“穷家富路”,出门多些钱傍身,学生才有巨款。
岭南大学协理副校长兼立法会议员刘智鹏表示,岭大有接获学生堕骗案求助,不便透露数字但无巨额个案,多数与假冒官员有关,近日亦发现有人冒大学名义收集学生或校友联络方式及资料,例如以岭大或校友会名义设立平台邀请学生或校友出席,套取其个人资料,校方已通知学生及校友。
刘智鹏今早(21日)在电台节目谈及大学生堕骗案一事,指觉得震惊及不幸,大部分涉及内地生,认为内地生来港人生路不熟受骗,强调需严肃正视问题,不应令诈骗风气在校园蔓延。
除港大外,城大昨亦透露去年接逾30宗求助,损失达1,500万元。刘表示,岭大也有接相关求助,不方便透露数字但冇大金额个案,都涉及内地生,大部份是假冒官员或与其帐号有关的个案,但近日也有人冒大学名义收集学生或校友联络方式及资料,例如用岭大或校友会名义建在本地社交平台建设群组或平台,邀学生校友出席以套资料,已通知学校及校友。
他指出,留意到不少受骗个案是被骗到一定程度、认为不能再接受,才公开求助,不排除有被骗无报告的个案。他认为个案主要涉内地生,校方应在当中做更多工作,指不少内地生投考大学、来港安排、甚至选科都交由中介负责,一旦无中介处理或不会思考收到的资讯是否需要跟进。
刘智鹏更指出,并非每个学生都会查看电邮,尤其内地生特别不爱看电邮,导致防骗资讯未能有效传达,认为是坏习惯。他指岭大有设防骗问卷,放在非正式课程中供学生填写,完成后可得到学分,冀以此提升学生警觉,“系咪一张问卷令新来港内地生有好防骗意识?唔系嘅,但至少系第一个提示”,强调高教界要多加功夫,包括主动接触新来港学生。
他又说,若将防骗问卷与签证捆绑是好事,但也要避免太过程序化,担忧内地生会连问卷都找中介填写,故认为学生到校后才填较能保障是由自己填写,防骗效果较佳。
港大一名内地女学生被骗去约920万港元令人震惊,立法会议员、高才通人才服务协会创会会长尚海龙则称,因学生到港后需要用钱的场景较多,除交学费外,亦须租屋、生活、其他家具用品等,故不少家长宁愿“穷家富路”,出门多些钱傍身,学生才有巨款。
他指已了解过两三个案,学生称收到电话后快速转钱,是为了尽快证明清白,不希望被怀疑,因此被骗徒补捉到心理;也有个案可能被骗了社交帐号密码,用以诈骗其家人,“(外地生)用WhatsApp时间好短,唔知WhatsApp督啲link可以用网络版同亲友沟通”,加上家长给了过量金钱予子女,家长本身也对香港各种各样骗案手法不熟。
他建议学校必须将温馨提示传达给家长,家长也应至少有一次与校方及警方接触,了解香港情况,又指不能硬生生宣传,建议有公众人物、明星或体育名人做公益广告宣传及拍短视频,放在小红书及抖音等平台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