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旋共舞】热带低气压港400公里外形成 下午34.4度平今年高温
正值风季,南海不断有热带气旋形成。位于南海北部的低压区已于今午(28日)于本港约400公里范围增强为热带低气压,天文台最新预测,该热带低气压今明两日,会于南海北部徘徊。而强烈热带风暴“纳沙”集结在高雄之东南偏东约510公里,将于明日(29日)以“台风”姿态进入本港800公里范围。天文台表示,两个热带气旋出现了相互作用,移动路径亦较特别。天文台亦会密切监察“纳沙”的移动路径,再视乎情况是否发出一号戒备信号。另外,本港今日天晴酷热,天文台更录得最高气温摄氏34.4度,平今年最高温纪录。
“纳沙”移向台湾
天文台表示,位于南海北部的低压区已增强为热带低气压。在下午四时,位于南海北部的热带低气压集结在东沙之西南偏南约160公里,预料移动缓慢,于南海北部徘徊。同时,强烈热带风暴纳沙集结在高雄之东南偏东约510公里,预料向西北移动,时速约15公里,移向台湾。
两热带气旋产生“藤原效应”
天文台的热带气旋路径显示,该热带低气压未来3日,都会以同一状态于本港800公里范围内移动,大致移向台湾及中国东南部,其后于下周一减弱为低压区。
至于“纳沙”的发展潜力则较大,料于明日稍后时间以“台风”姿态进入本港800公里范围,吹向台湾。
由于“纳沙”和该热带低气压较为接近,天文台指,两者会出现相互作用,即产生“藤原效应”。天文台网志解释,当两股热带气旋互相靠近时,两股热带气旋会倾向围绕它们之间的一点,以反时针方向旋转,这现象一般称为藤原效应。有研究指出,当两股热带气旋靠近至距离约1,200公里时,相互作用便变得明显,距离越近,相互作用便越大。
一般而言,范畔较大的风暴往往主宰这个互动,较小的风暴会围绕它互动,甚至遭吞噬。不过,“藤原效应”亦会受其他天气系统影响或其中一个热带减弱而结束。
天文台科学主任梁恩瑜回复《香港01》查询时表示,该热带低压区与“纳沙”相距一千多公里,未来将会愈来愈接近,产生相互作用。因此,移动路径亦较为特别。天文台会密切监察两者的移动路径。
至于“纳沙”明日进入本港800公里,梁恩瑜就指,天文台会监察“纳沙”的移动路径,再视乎情况是否发出一号戒备信号。
“打风不成三日雨”,受“纳沙”的西南气流影响,下周初将为本港带来较多骤雨天气。天文台“九天天气预报”显示,本港天气下周一(31日)明显转坏,间中有骤雨及几阵雷暴,随后几日有几阵骤雨。至于本港今日则大致天晴,天气酷热,天文台今日下午1时32分录得最高气温34.4度,平今年最高气温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