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沙”周一入港400公里范围 或与南海低压区有“藤原效应” 

撰文: 胡家欣
出版:更新:

继“洛克”周日袭港后,菲律宾以东海域的强烈热带风暴“纳沙”,以时速约12 公里,大致移向台湾一带,料明日增强为台风,最快下周一(31日)闯入本港400公里范围,为本港带来恶劣天气。不过,天文台指,目前“纳沙”距离香港甚远,反而南海中部的广阔低压区靠近香港,为本港带来骤雨天气,如与“纳沙”相遇,有机会产生“藤原效应”,影响路径的移动方向。

继“洛克”周日袭港后,位于菲律宾以东海域的“纳沙”,未来数天移向台湾一带,最快周一闯入本港400公里范围。(天文台网页)

低压区带来不稳定天气

天文台表示,至今日中午12时,强烈热带风暴“纳沙”集结在高雄之东南约890 公 里,预料向西北偏北移动,时速约12公里,大致移向台湾一带。根据天文台资料,“纳沙”明日(28日)将增强为台风;下周一(31日)则会减弱为强烈热带风暴,并进入香港400公里范围,下周二(25日)登陆广东。

天文台科学主任庄思宁表示,目前“纳沙”距离香港甚远,靠近台湾时,外围气流下沉,或会令香港天气较炎热与干燥。庄思宁指,目前南海中部的广阔低压区反而对香港影响较多,未来将靠近本港,为本港带来不稳定天气。

她续指,未来数日“纳沙”或对本港有间接影响,因若低压区与“纳沙”接近,两者距离只有约1,350公里时,就会有机会产生俗称“藤原效应”的相互作用,令低压区的动向及发展存在不稳定性,“但至于会否因为这样,增强为热带气旋,又或远离本港,需要视乎‘纳沙’的影响。”

根据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气象图显示,南海中部的广阔低压区有机会与“纳沙”相遇(图右上角),周日将会相距最近。(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
当两个气旋性涡旋相距只有约1350公里,就会会受到对方的影响,互相沿著两者中心所形成的轴线心,呈气旋性方向移动。(天文台截图)

什么是“藤原效应”?“藤原效应”源于日本藤原(Fujiwhara)博士于1921至23年间,一系列的涡旋实验及观测。他发现两个距离很近的气旋性涡旋(相距约12纬距,约1350公里)会受到对方的影响,互相沿著两者中心所形成的轴线心,呈气旋性方向移动。两个涡旋并有彼此接近及合并的趋势。当“藤原效应”发生时,热带气旋往往会改变移动方向及速度,令预测其移动路径难度增加。

下周有雷雨

天文台指,位于南海中部的广阔低压区会在未来一两日发展,为南海中部及北部带来不稳定天气 。而热带气旋“纳沙”会移向台湾一带 。南海的低压区可能与“纳沙”出现相互作用,其发展及动向存在不确定性。

天文台预测,明日(28日)天气大致多云,短暂时间有阳光,有几阵骤雨,市区气温介乎摄氏27度至31度;下周日及下周一天气同样会有骤雨及几阵雷暴 。

天文台预测,下周天气大致多云,短暂时间有阳光,部份时间有骤雨。(天文台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