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九财困|政府准卖地 李兆波质疑能否助自负盈亏 倡投资交专家
西九文化区陷入财困,西九管理局去年提出的财务方案获政府有条件同意,允许西九管理局出售西九第二区住宅项目,楼面面积上限为17万多平方米,可保留全部收益。中大商学院亚太工商研究所名誉教研学人李兆波今(19日)在港台节目表示,西九取得收益后会有何发展、是否可以自负盈亏仍存问号,又认为西九本应是做艺术,而非房地产,若交由西九团队处理或未能达至效益最大化。
西九文化区陷入财困,西九管理局去年提出的财务方案获政府有条件同意,允许西九管理局出售西九第二区住宅项目,楼面面积上限为17万多平方米,可保留全部收益。政府对西九提4项条件,包括设立独立的指定银行帐户,遵守政府多项财政纪律KPI,包括每三年的营运赤字上限,就项目年度现金流及预算成本订立KPI,并就每项涉及住宅的发展项目提交招标时间供发展局同意。
房地产市场欠佳 “得西九,得天下”概念一直变
对于政府批准解除“建造、营运及移交”规定,李兆波今(19日)在港台节目《千禧年代》表示,因为“啲钱唔系咁多到位”,西九取得收益后会有何发展、是否可以自负盈亏仍存问号。他提到房地产发展有不少事前工作,惟西九管理局是“搞艺术”,而非房地产,形容“佢哋都会做得好辛苦”。
他又指,现时香港的住宅市场连政府也正面对困难,多个项目如北都也在讨论地产,惟“房地产市场唔得,好多嘢就唔系好似之前𠮶个假设。”他提及“得西九,得天下”的概念,至如今已用尽资金,“假设”一直有变化,因而产生各种问题,认为西九要维持一队人处理房地产,“可能唔系好合适”,或未能达至效益最大化。
他对于增加门票收入的做法表示悲观,因去年门票收入只有8千600万,故有一定限制、做法不可行;加上香港缺乏国际旅客,当中主要都是内地客且即日来回,而本地亦没有太大的文化社群。他以故宫为例,“有啲嘢你整咗出嚟,但无𠮶个市场。呢个又系假设问题。”
质疑卖住宅地后 财政支援可持续性
他又指,对出售酒店及写字楼项目做法更感悲观,因写字楼已可由AI取代,也会有WFH的做法,酒店则房价较低,“一大堆嘢整完之后都系返番老问题,如果卖咗好多年前‘得西九,得天下’……个到一大旧钱,投资有道嘅话就可以烧到几远都得。”惟现在17万多平方米面积,政府指只可“烧”十年,持续性上就较为“问号”。
对于资金可让西九营运10年,他也表示“应该都可以嘅”,前题是香港市场回复活力,再强调房地产要交由专业一方处理,不宜由西九做,西九应做展览等项目,进而作推广,令香港形成文化气候,并提到香港做故宫只是代理,宜思考香港是否有本地艺术“可以上到呢啲地方,唔多,但希望第时会有”,否则只能租借别人的展览,“呢个世界有一样嘢叫飞机,啲人可以飞去原产地睇。”
他指,西九要厘清自身角色,如在黄金十年不能做好,只会变成财政“黑洞”,再用公帑做只会是不智。被问及是否可在卖地后收益作投资,他表示住宅发展不是一笔到位,要做相关的财务安排需做得仔细,做法上是可行,惟细节上不应由西九做,宜交予有关专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