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岁女染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 潜伏期曾访台 卫生署调查感染源头
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今日(3日)公布,早前有一名健康纪录良好的32岁女性出现发烧、屙呕等征状,其粪便样本经化验后,证实为含产志贺毒素的大肠杆菌,病人感染后情况稳定,无需入院;病人在潜伏期曾到访台湾,未知是否为感染源头,卫生防护中心表示仍在继续调查感染源头及高风险接触因素。
卫生防护中心续指,人体和温和动物体内本身就存在著不同细菌,当中包括大肠杆菌,大肠杆菌大多数的菌株对肠道无害处,但某些菌株如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可产生强烈毒素,引致食物传播疾病。
感染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的32岁女病人,在3月15日开始出现发烧、腹痛、肚泻及呕吐征状,同日到北大屿山医院急症室求医,在化验其粪便样本后,确定其感染含产志贺毒素的大肠杆菌,幸而病人情况稳定,无需住院。
潜伏期曾到访台湾 仍在调查感染源头
卫生防护中心初步调查指,病人在潜伏期曾到访台湾,其同行友人亦出现类似病征,与确诊病人一同到北大屿山医院急症室求诊后亦无需入院,该名同行友人被列作怀疑个案,正安排接受化验。卫生防护中心表示会继续调查细菌感染源头,以及高风险接触因素。
大肠杆菌普遍存在于人类和温血动物的肠道,惟大多数的大肠杆菌菌株都对人体没有害处,只有部分菌株,如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能产生强烈毒素,导致严重食物传播疾病;在众多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的菌株中,最为人熟悉的是大肠杆菌O157:H7血清型。
卫生防护中心呼吁市民多加注意个人和食物卫生,以预防感染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
1. 处理食物时应遵从食物安全5要点:精明选择(选择安全的原材料)、保持双手及用具清洁、生熟分开(分开生熟食物)、煮熟食物(彻底煮熟食物)及安全温度(把食物存放于安全温度)
2. 处理食物前、处理生的肉类或家禽后和进食前都应该用枧液及清水洗净双手,如厕或更换尿片后亦应洗手
3. 进食和饮用已彻底煮熟和煮沸的食物和食水。烹调或加热食物时,须确保其核心温度达至75°C或以上
4. 避免进食未经消毒的牛奶或未经煮熟的食物
5. 如出现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感染病征,特别是出血性腹泻,应立即求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