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生因皮肤科医生一句话踏药剂师之路 研究药物冀改善基层医疗

撰文: 余月明
出版:更新:

尤德爵士纪念基金第37届奖学金颁奖典礼昨日(24日)举办,本届有约930名学生、3名学徒及5名在职人士获颁授奖学金及奖项。其中一位得奖者陈浩云 (Howard),中学时期满脸暗疮需要求诊,当时皮肤科医生开药后指“3年内有暗疮就返嚟揾我”,最终这句说话应验,令其逐渐对药物有兴趣,踏上药剂师之路。
本身已是注册药剂师的陈浩云,目前正研究“纳米药物”,希望留在香港,为这地方的基层医疗作出贡献。

25岁的陈浩云获5万元“2023/24 年度尤德爵士纪念基金研究生奖学金”,目前于香港大学就读药物输送哲学博士三年级生,之前在港大取得药剂学学士,已是注册药剂师。他认为现有的各种治疗方法未必最好,希望可以透过不同研究改善病人的生活质素。

提到如何踏上药剂师之路,他指在中一时因为满脸暗疮,父亲带他去看皮肤科,医生开药后指“食完呢只药,3年内有暗疮就返嚟揾我,退返钱畀你。”他笑言,确实在3年后才生第一粒暗疮,这令其逐渐对药物产生兴趣,高中亦因而选修理科。

以“纳米药物”作为研究重点

陈浩云表示,目前正以“纳米药物”作为研究重点,而研究目前亦已取得肯定,包括曾发表知名期刊论文、正申请美国及中国专利等。他解释,纳米药物与普通药物分别,是一般大众认知,如新冠疫情的口服药物或注射药物,其用量会“走到全身”不同部位,故未能达至“标靶药”的成效;而吸入式药物则可直接吸入肺部,同时纳米科技特性可改善其治疗成效,例如针对肺癌等,故将“吸入式药物”及“纳米科技”合并,则可加强现有的治疗成效。

不过他亦指,在研究当中亦面对挑战,因粒子较小较轻,令病人“吸咗入去就会呼返出嚟”,因此要将纳米粒子“痴胶水”,以达至适合吸入肺部的大细,落肺部后就会再变回纳米粒子。

陈浩云(左)表示,目前正以“纳米药物”作为研究重点。(余月明摄)

期望扩大基层医疗 以研究用于临床为目标

被问到为何不读医,而是针对“药剂”有兴趣,他表示“医生系学点去用一只药,而药剂课程可学到‘点去整一个药’”,因此他更针对药剂有兴趣,而未有选读医科。他亦期望未来可发展及扩大“基层医疗”,又指现时港大亦投入不少资源予“基层医疗”。他表示,市民一般感冒、伤风等可不用去到医生一步,单靠药剂师亦可根据情况配药,不用特意排队、给予额外资金。

社区层面方面,他曾在2022年参与“香港大学药理及药剂学系/深水埗地区康健中心/医护行者/2022 年药贤行者社区外展”,做义工药剂师,旨在为市民做药物教育。他提到,活动期间有一位湿疹病人要涂类固醇,惟一直都没有人教其正确使用方式,而药剂师就可担当一个角色,教导其正确使用方法,他又期望日后“基层医疗”可大大扩展,与不同医疗界持分者合作。

他表示,曾在实习期间发现不少病人食药后没有成效、或有副作用,令其有感要研发新药物,望“用第二个角色贡献社区”,亦以“研究可落到临床用”作为中期目标;而长远而言,他期望香港日后设立药监局后,可寻找自己的角色去贡献。

坚持留港做药剂师 陈浩云:自己生于香港

陈浩云坦言,在香港做临床测试确实较困难,因香港只是“城市”,资源未必有其他国家多、规模未必够大,不过他认为香港经济资源相对其他国家富裕及集中,仍存有一定优势,惟都要借助其他地方如内地、大湾区的资源,形容是一个“现实的考量”,亦相信需与不同地区都有“合作关系”。

被问到香港药物的资源、配套相比其他国家少,为何仍坚持在港做药剂师,他就指因为自己“生于香港”,自己的药剂教育亦是在香港,自己很希望推动香港药剂业界,甚至整个生物科技界发展,期望可尽自己一份力“Reverse个Tr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