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五粒纤维瘤 26岁女会计师:“我(患癌)机会过半”

撰文: 林芷欣
出版:更新:
(iStock)

“我的妈咪、婆婆、两个姨妈、姑妈及公公都患过癌症;我觉得我(患癌)的机会也过半数。”Jenny(化名)今年26岁,生长在一个,连政府医生也提出有兴趣研究基因的家庭,自己左右两边胸脯都有大大小小的纤维瘤,最大的一粒良性瘤于四年前割除。乳癌对于Jenny而言,从来不远。

妈妈伤口痛、睡不著,陪她到天亮

妈妈患的正是乳癌。当时Jenny还在读幼稚园,妈妈乳癌复发,最终切除双乳。“我只记得去医院探她和每日都要去婆婆家中吃饭。”“爸爸每天弄甘笋汁,看见妈妈喝我又要喝,还有很多补品吃。”“幼稚园选近姨妈的家,方便她接送。”关于这段回忆,可能是零碎的;但跟妈妈相处,Jenny总是照顾周到。“妈妈会用‘麻鬼烦’来形容(癌症),但她不主动提起,我也不会提起。”“虽然她无很正式的跟我和家姐说伤口的事,但总会见到,以前的年代没有重建乳房,我买衣服给她时,不会挑太低领的,背心夹位不能低,这些我都知道。”妈妈在Jenny面前,总是表现乐观,但Jenny心底了解妈妈是多愁善感的,只是不想让人担心。“我妈妈很难入睡,我怀疑是跟她的病有关,她说过翻风落雨伤口会痛,又有很多事情会想,往往不到五、六时也不睡。我便惯性陪她看电视至夜深,坐在她旁边,听她呻,最重要是她能抒发,否则抑压著更麻烦。”作为半个过来人,Jenny坦言情绪是关键,因为她的纤维瘤亦是因压力而发大。

“我是高中某天看电视时,摸到左胸有一小粒异物,但当时并无为意,大学毕业后工作后一年才去看医生。初时小小的一粒,慢慢发现它愈来愈大,有时更会痛。”
会计师Jenny(化名)

高中发现胸中异物:十足一粒牛丸

(piedmontarts.org)

“我是高中某天看电视时,摸到左胸有一小粒异物,但当时并无为意,大学毕业后工作后一年才去看医生。初时小小的一粒,慢慢发现它愈来愈大,有时更会痛。”Jenny任职会计师,工作量大及情绪令纤维瘤一下子变大。“照完超声波医生建议我抽针,touch wood发现是良性,但如果有cancer就是会在这儿发生,所以我决定切除。”“做完手术后一看,哗,十足一粒牛丸!自己摸的时候是像黑白棋(围棋)般大,藏在皮下滑溜溜的,切出来才发现原来如此大粒。”别以为经历过伤口发炎结疤就了事,Jenny右边胸脯仍有数粒“沙石”,不时疼痛,需要每半年照一次超声波监察,不单要吃五色蔬果及戒牛奶、咖啡,妈妈甚至连日本都不让她去,怕她受幅射影响。如此多顾忌,会否活得很有压力?“都惯了。”她说是随遇而安。“有时我会想,如果我很注意身体,又注意饮食,可能不会触发这个病?Touch wood我会较其他人monitor得好,平常人即使摸到有异物都唔会去验,可能发现时已属很后期,但我就能在变坏时解决它。”Jenny再敲敲木桌面如此回答。

(newbreast.eu)

因为这个背景,让Jenny成为朋友间的“顾问”,同时也让她更留意身边的保障。“很多人不会在廿几岁去想保险这回事,但原来一般保险只包一项危疾,假如你患了一种cancer,就不会再包其他,所以我和家姐现在也买了多重危疾。”“就像姨妈患了红斑狼疮,已属一种危疾,后病情影响免疫系统,继而诱发肺癌,原来她的保险是不能覆盖,但她当时其实是有经济需要。”姨妈最终在数月前走完人生路,经此一役,除了学懂未雨绸缪,更令Jenny确信及早求医方为上策。

包括乳癌在内,4大女性致命癌症均属可预防,越早发现,痊愈机会越高。(网上图片)

后记:我有乳癌初兆吗?

每年香港有超过3,500名女性确诊乳癌,是香港妇女癌症头号杀手。大家在家中亦可做些自我检查。跟据香港癌症基金会的教学指引,可有以下步骤:

1) 乳房检查应每月进行一次,最佳日子是月经开始后第7至10天进行。

2) 观察:乳房是否有以下异常状况:皮肤出现皱纹或凹凸不平、形状改变、结焦、疼痛、泛红,甚或乳头渗漏;

3) 按摩:以三只手指作小圆圈按摩动作,由乳房侧腋下位置,一直向内打圈至乳。轻轻挤压右边乳头,观察有否出现分泌物。

4) 如在经期后仍有硬块、肿胀,及不正常痛楚,记得爱惜身体,及早找医生或专业机构辅导人员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