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flix《黑镜:潘达斯奈基》 互动电影超展开12结局 全观众操控
《黑镜(Black Mirror)》系列一直不会令人失望,观众们引颈翘望的第五季,近日盛传将在2019年推出,但《黑镜:潘达斯奈基(Black Mirror:Bandersnatch)》却已率先上架,更是全新的“互动式电影”,主角命运可由观众左右!
没有一集《黑镜》比这集更《黑镜》。
全新互动式电影:12个结局,全由观众选择
所谓“互动式电影”,即如游戏一般,观众看到半路,会有二选一的题目,控制主角的决定。有关这样的设计,其实在小说中并不新鲜,要是各位在小时候曾读过《鸡皮疙瘩(Goosebumps)》系列的“游戏书”,对这玩法一定不会陌生。但在电影能做到这效果确是新鲜,充份运用了网络平台的优点,而且选择过后,连接自然,绝不突兀。
有别于一般电影,《Bandersnatch》的片长“因人而异”,你可以在50分钟内看完,或是花上两小时,全看你作了怎样的决定。它的剧本并非如一般电影般“白纸黑字”,作者Charlie Brooker为了制作电影,自学了电玩软体语言 Twine,编写程式,为《Bandersnatch》故事的“分流”和复杂的发展拿灵感。
这部非一般《黑镜》,花了两倍的成本,也花了两倍的制作时间。但Brooker却打趣道:“通常《黑镜》只有一个结局,而不是12个。”
超级精彩剧照,先睹为快请click==>
(内含剧透,逃生门在此。)
诚实看后感:新鲜好玩,但也想“爆粗”。
笔者跟大部份观众一样,电影一推出,便急不及待“试玩”。电影先由无关痛痒的选择开始,由吃甚么早餐、听甚么歌,到后来便是真正左右主角命运的决定。19岁的Stefan在单亲家庭长大,是编写游戏程式的天材,一天到游戏公司应征,自荐自己设计的游戏,恶梦却因此开始。虽然,剧本的设计本十分“古惑”,因为主角Stefan 一直在吃“药”,亦需要看精神科医生,令一切结局都变得理所当然。
决定能左右角色,当然好玩。但更有趣的时,主角Stefan 到后来并不会乖乖就范。到了电影中段,他开始意识到不能自已,而这也是观众跟角色“互动”、甚至谈天的时候。当主角问及:“是谁在控制我?”的时候,相信很多人都会选择“Netflix”这项,还试图解释甚么是“Netflix”,而非跟着剧情发展,选一个“适当”的答案。
不同的答案会引致不同的结局,虽然结局有12个之多,笔者乖乖看完,虽然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但其中也有想“爆粗”的时候,因为想看另一个结局,故事便以“回带”的形式再来一遍,而不到作者原先的“最终结局”,电影是不会自己停播的。但当你想“爆粗”时,便正中Charlie Brooker下怀了。
我们真的有选择吗?没有一集《黑镜》比这集更《黑镜》。
笔者小时候时时忽发奇想,要是我们的人生不过如电脑游戏《模拟市民》一般,我们以为自己能决定所有事,有自由的想法,但真实却是没有呢?而《Bandersnatch》就似是这想法的延伸。
看毕或“玩”毕《Bandersnatch》的人都会有一种感觉,其实做甚么决定引领的结局都差不多,即使是重大的决定,都不能真的影响Stefan的命运,结局往往不如你所想。其中有一幕是这样的,Stefen的电脑上出现:“我在Netflix上看你,我为你作决定。”当我们看《Bandersnatch》时,我们似是在看一个警世故事,但说不定我们也在另一个故事中?可以说,没有一集《黑镜》比这概念更《黑镜》。
因为先前的是领悟,这集却是体会。
Sources:V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