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熟女看电影】看台湾女生寻找幸福 这地方能让我们成就理想?

撰文: 黄汉儿
出版:更新:

《幸福路上》--一个关于台湾女生寻找“幸福”的故事。

尽管画风不是笔者最爱,亦因著故事的背景设定而被吸引入场。两小时的电影,可以说是回顾台湾近四十年来的历史。要是你本身对台湾史毫无认知,稍不留神,就会漏掉细节。确实,戏中的政治意味甚浓,流行文化和身份认同亦能引起共鸣,而最厉害的,是它用人人都追求的“幸福”来包装。

《幸福路上》电影剧照
《幸福路上》电影剧照

以女性的视角出发,主角林淑琪生于1975年4月5日,正是蒋介石逝世之日。群众痛彻哀悼,却只有小琪一家在欢呼著。生死交替,是幸福的降临吗?小琪的父亲总是说,女儿生于此时,长大后想必是不凡之人。事与愿违,小琪只是个再普通不过的平凡人。六岁那年,他们举家搬到新北市幸福路。尝试改掉带浓浓口音的台语,努力考上北一女,她一直紧随父母预期的路。

从她放弃自然组而选择社会组的那一刻,仿佛是车子在公路上失了控似的。在大学时热衷于于社运,毕业后迷惘好几年、嫁到美国、婚姻遇到瓶颈,直到阿嬷过世,让她再次回到幸福路......

时代变迁 新一代都被期许活成为前人的模样

小琪成长的年代,正值戒严时期,政府推行“国语运动”,禁止说方言。不同时空,不同地域,类似的事却是进行著。2008年,香港以“普教中”为远程目标,为使其普及化。幸好笔者未被牵连当中,但忆起从前为小学生补习时,叫她朗读文章,一开口,竟是比广东话还要流利的普通话。结果是,拼音说得准,可母语的读音却不会。不禁想,真是苦了这一代。

《幸福路上》电影剧照
+10
“长大了,我有成为理想中的大人吗?”

先不论荒谬的教育改革,使每一代的青年不尽相同中也各有特色,再贴上社会标签,就形成“80/90/00后就系咁”。所谓的大人,总用一副看透世事的语气教你如何成为“大人”。跟随他们从前走不到的路,走向“成功之路”。纵然时代变迁,可被预期成为大人的模样,依旧不变。只是门槛一代比一代高,再用从前的一套侃侃而谈,简直是痴人说梦话。当我们越走越累,回头才发现,我们一直在背负著别人的期许。

【轻熟女看电影】《芳华》回望那代人的青春岁月 痛到极致是淡然

【轻熟女看电影】底层的她们自甘堕落?“你要坚强”比脏话更难听

“小时候,我们都希望成为闪亮亮的大人。长大后,却只想要平凡的幸福。”

甚么是幸福?

小琪在搬家前往幸福路的车上问道:“甚么是幸福?”爸爸笑说,这么小就在问,长大后会是个哲学家呢。妈却回说,当哲学家会饿肚子啦。长大后的小琪,跟阿嬷的灵魂在对话:“甚么是幸福?”“吃得饱就是幸福啦。”阿嬷回答。有时候,朋友吃到好吃的,会说:“好幸福啊。”早下班也会说:“好幸福啊。”可当被问说:“甚么是幸福?”大概你我都无法马上回答。越轻描淡写,越带重量。

幸福,本是遥远之事。有距离,有付出,才显得收成的珍贵,与梦想般存在。有人说,无忧无虑就是幸福、安居乐业就是幸福、跟爱人在一起就是幸福。幸福的定义,人人不一。也许,了解得这世界越少,幸福会来得比较容易。

《幸福路上》电影剧照

幸福是没有永远的

电影的结尾,留下一个无奈又相当现实的总结:“幸福是没有永远的。”的确,童话故事中的“公主与王子永远幸福快乐地生活下去”只是假象。公主就不会变成家庭主妇吗?王子就不会有婚外情吗?幸福的背后,有生活,也有现实。正如小琪一样,编剧没有为她营造假象,生活依然艰难,可幸福,是在乎心态。命运本是如此,当下的幸福会随经历、选择而瞬间流走。而幸福的定义,乃是随心而行。

电影强调一句:“长大了,我有成为理想中的大人吗?”而背后却隐藏更深的喻意,“年月过去,这里有成为理想中的地方吗?”不禁反问:“香港,有成为你理想中的地方吗?”

【轻熟女看电影】那个静默的阳光午后 他送妻子做大体老师

【高畑勋逝世】《岁月的童话》心动就等于爱?青涩却是共同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