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熟女看电影】慰安妇幸存者的足迹 生命倒数仍等待道歉
《等不到道歉》-关于三个来自中国、菲律宾和南韩的老婆婆,曾经被逼成为慰安妇的纪录片。
“慰安妇”一词,依稀记得是从中三历史课本中,页面最底的附加资料里看见。自略懂批判思考开始,对这个议题的一切都感兴趣。同理心之余,更多的是不甘。唯一一本让我止不住泪的书,是李碧华的《烟花三月》。再来就是台湾纪录片《芦苇之歌》,写的是幸存者坚韧不折的生命之歌。而拍摄逾七年的《等不到道歉》,让人为生命正在倒数的婆婆们而著急,却只能无力地等待。戏院里充斥的啜泣声和叹息,不是因为情节煽情,而是真实得难以抽离的心痛。
轻淡的钢琴声,偶尔转弱为实的大提琴独奏,伴随著吉婆婆的歌声,为纪录片掀起序幕。片中没有放大婆婆们当年所受的屈辱,反而是从她们口中轻轻几句的透露和追访日常的生活,让观众自行拼凑出战后多年的点滴。
像蝴蝶一样的吉婆婆
全名吉元玉,今年九十岁,生于平壤。战争让她被逼与家人分离,一度沦为日军的性奴隶,无尽的蹂躏令她染上性病,更导致终身不育。自1992年起,每逢星期三,吉婆婆都会出席在首尔的驻韩日本领事馆外举行的“星期三示威”,联同其他幸存的慰安妇和关注性暴力议题的人士请愿,要求日本政府承认战争罪行,作出道歉和赔偿。年纪老迈的她,仍然风雨不改地挺著常有老毛病的身子参加示威,有时甚至要在前一天到诊所进行静脉注射才维持走动自如的状态。
“即使道歉之后,伤疤仍在,但心会得到治愈。”
片中纪录了她到日本的女子大学分享经历,女学生们听著坐在轮椅上的吉婆婆一字一句道出真相,也禁不住流下眼泪。记得有女学生这样回应:“这是我们这一代要负的责任。”当下的感觉是,连未有亲历战争的人都能有如此觉悟,为何当权者仍要执意挽留早已荡然无存的颜面?
“如果可以重生,我希望可以重生为人,重生为女人,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
与世隔绝的曹婆婆
来自中国的曹婆婆,第一个出场的画面,是她那双三寸金莲的特写镜头;第二个镜头,是她一脸唏嘘地吸著手上的香烟;第三个镜头,是其他村民在描述曹婆婆仿如隐居的生活。三个镜头,足以交代到她的性格背景。村民都说,她是个不太爱说话的婆婆。当年被日军强征成为慰安妇达三年时间,长时间被暴打和强奸,更因此导致不育。在她五十三岁时,收养了一名女婴当女儿。片中看到婆婆勉强撑著孱弱的身躯,自己洗衣打扫,对人群有恐惧的她,死都不愿搬去跟女儿同住。
终日愁眉深锁的阿迪拉婆婆
第三位婆婆,是来自菲律宾的阿迪拉。在她十四岁的时候,家乡遇上日军占据,阿迪拉被日兵强行拉到漆黑的房间并打晕,醒来之后,她忆述当时情况:“我不知道发生甚么事,直至我看到全是血,我的下体全是血,他们在我没有意识下强奸我。”这件事,只有阿迪拉的妈妈知道,她的子女、甚至死去的丈夫、父亲全不知情,阿迪拉婆婆就将秘密埋藏于心底多年。
“我不敢告诉我的儿女,我怕他们以我为耻。”
或许她知道,人生快要走到尽头,有些话不说,就来不及了。纪录片拍下阿迪拉婆婆走到丈夫的坟前,黯然神伤的她差点拿不稳手上的三支蜡烛,向丈夫道出真相。而婆婆跟儿子耳语坦白的一幕,导演选择了用静音方式交代,是故意的吗?还是根本没有拍下当时的情况?没关系,这已经足以令观众震撼。电影的尾段,是婆婆的葬礼场面,她还是等不到道歉,带著遗憾离去了。
电影完结之后,导演让全场观众共同说出以下两句话,录下送给三位婆婆:“多谢您,婆婆,我爱您。”"Thank you grandma, we love you."
这些婆婆,也是我们的婆婆。
别以为等到她们一一离去,历史真相就会被埋没。
道歉,不只是求原谅,而是向历史擡起头。
知多一点点:和平少女像
又称慰安妇像,于2011年12月14日设立在日本驻南韩大使馆对面,由艺术家金运成和金曙炅夫妇共同制成,是二战期间日本军强征的慰安妇受害人象征,寄意要求道歉和纪念。少女铜像或许你会看过,但设计的概念你又知道吗?
短头发:身穿韩服的少女留著有别于他人的齐耳短发,削去的头发意味著她们自此就众叛亲离,但仍决意争取她们的公义。
左肩上的雏鸟:象征著和平、自由和解放。牠连系著已经飞往天国的受害者和仍在地上的幸存者。不仅传达要求日本政府正式道歉与法律赔偿的诉求,更象征著和平和女性人权的涵意。
严肃的脸孔:少女紧闭双唇凝视远方,愤慨曾经承受过的不公和侮辱,无惧一切争取公理正义。
紧握的拳头:对日军在二战时犯下的罪行决不容忍,亦不会再保持沉默,会勇敢地向世人公开当年遭受日军性奴役的非人道遭遇。
赤脚:垫起的脚跟,代表著承受作为幸存者的痛,尤其被社会冷漠的看待,甚至被视为“婊子”、“妓女”。
铜像的倒影:少女代表著幸存者年轻时所受苦,而地上的倒影则是一个佝偻的老妪,意味著她们经历的痛将会背负一辈子。
旁边的空椅:意思是易地而处。人们经过时可以坐在空椅上思考,“如果那个受害人就是你?如果那个受害人是你的家人,你的姐妹,你会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