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士止步!深圳全女性酒吧 店长:想打造限女性、包容安全的空间
深圳有大量的酒吧,除了让人肾上腺素飙升的Disco,还有各种充满小情调的清吧,这些大多数都不限制消费者的性别。
而“姬圈”这家小酒吧号称深圳全女性酒吧,开业之前,便在社交平台上大力宣传全女性,男性禁入。就连进酒吧社群,也需先通过语音验证女性的身份,保证100%的含女量。
去“姬圈”可以说是我今年在深圳最奇妙的一次体验,甚至可以描述为一次充满层次感的感官刺激。
酒吧的空间不大,摆了四张小长桌,里里外外热闹的时候居然能挤下上百人。到了周五和周末,人和人的社交距离被拉得非常近,即便是完全陌生的一群人。第一次去的时候,我的体验感是不适,但很快发现这种恐惧的背后,是我对零乌烟瘴气、去男性凝视环境的一种重新适应。过了心里那个门槛,这个地方突然就成了乌托邦般的存在,不止是女性的舒适区,更像是统治区。
店长只有一个小小的心愿,让这家店成为更多深圳女孩的快乐老家。只是这个小心愿,在这家店变得越来越火的同时,实现难度也越来越大了。
“姬圈”酒吧,深圳的女性自主空间,真正没有骚扰、没有男性凝视(点击放大浏览)▼▼▼
直女硬闯“姬圈”,去前哑巴,去后喇叭
第一次去“姬圈”的时候,我是害怕的,因为这里的方方面面都仿佛脱离于深圳原本的轨道。那些蓬头垢面、不琢粉饰,在这里不存在。来这里的女生,甚至身上都没有班味(编按:即形容打工仔身上独有的疲惫气质)。她们大部分都化着全妆,配饰和穿搭都很潮,身材也很好。
每个人都是潮女,都非常好看,潮流感比万象天地还强。有潮人恐惧症和社交恐惧症的人,第一眼看到这么多漂亮女性聚集在一起,目光如炬地望着来人,竟感到非常有压力。但这份压力显然只存在我的初印象里。因为对比起普通酒吧不限性别的嘈杂,这里非常安全,环境也非常好,每个人都很友好。
菜单上的名字也很有意思,酒名是各种有趣的词汇:“月经”、“恋爱脑”、蜜瓜味的“0.5偏1只做0”、蔓越莓乳酪加君度口味的“初恋”......店里没有低消的规定,不会喝酒的人也可以点无酒精饮料。当然,来到小酒吧不尝试一下喝酒总感觉少了点什么,这家店很好的一点是度数都很适合女生微醺,甚至还可以自己去吧台尝试调酒。店里的味道酸酸甜甜的,像女孩子身上淡淡的香水和水果的清甜混合在一起,让人闻起来就很安心。
这里也不会有起哄、劝酒,没有人在意你能不能喝,如果不想喝酒和饮料,店长也能免费提供一杯白开水。坐在我旁边的陌生女生想抽烟时,很自觉地出去酒吧外面的长廊上,抽完烟晾完味道再进来。我想起平时在路上,都会被前面抽烟的大叔喷一大口浓烈呛人的二手烟,对比之下对这里的喜欢又多了几分。
等到大家都互相见过了,店长就开始活跃起气氛,鼓励社恐人士一起玩游戏,打Uno、玩骰子,输了的人就得接受无伤大雅的真心话和大冒险。互相有个大概了解之后,大家就开始热火朝天地聊情感、工作、搞钱,一起拿起话筒唱歌。
进来之前,我是哑巴,进来之后,我一个那么内向的人竟然也能成了喇叭。在这里,我也收获了一些坐在办公室里想起来都会默默发笑的瞬间。就比如在那么嘈杂的环境里,有一个胆子特别大的女孩大声地喊起了酒,“谁点的二本的吻痕!”现场所有人听完都沉默了,然后突然哄堂大笑:这什么破酒名,谁那么猎奇!
那天晚上我在“姬圈”待到很晚,玩得很开心,交到了一些一面之缘的朋友,虽然最后没有加上联系方式,但我知道下次在“姬圈”相遇,我们的友情就能更上一层。
这家店有店规,第一条就是包容女性多元化的性取向。所以这里虽然聚集着很多女性性少数群体,异性恋女生来这里,在相处中能打破对她们的所有偏见,把大家都当成身边的一份子,尊重每个人的喜好。我好喜欢这种感觉,陌生女孩子之间惺惺相惜、互相鼓励的感觉,在深圳真的太少见了。
女性需要独立的酒精空间,零骚扰、零凝视、零歧视
“姬圈”的老板是一个很喜欢聊天的女孩子,她总能组织大家围在一起迅速熟络起来,并聊上各种女性议题。在聊天中,女生们畅聊了很多女性本不该感到羞耻,而应该勇敢反抗的事情。
有一个女孩说,她之前很少去酒吧,在深圳只去了livehouse。去了之后她感觉非常难受,因为在那种男女混杂的环境里,她感觉女性是被物化的一方。
不知道为什么,场地方会给女性派发那种会发光的兔耳朵,像女仆会戴的头饰,我觉得这个行为很物化,也很让人不适。因为我是以消费者的身份平等地出现在这里,而不是来给人观赏的。
在杯盏交错之间,女性成了男性之间互相劝酒的气氛烘托品,“你看她都坐在这里了,你快喝吧,别在女孩子面前失去了男子气概。”在那个女孩子看来,livehouse里就算没有实质性的骚扰动作,整体男强女弱的环境给女性的感觉就是不安全。
“去酒吧的都不是好女孩。”“这些女孩都是有目的性地来酒吧的,具体的理由大家都懂。”这种想法下,女性的一举一动都在凝视之下,男性可以虎视眈眈地盯着每一个路过的女性,可以自顾自地要求碰酒,可以没有边界感地开黄色玩笑,可以尾随进厕所,让女性怎么甩都甩不掉。
同场加映:00后女生剃光头被网民唾骂:家门不幸 愿大家都有不被标签的自由(点击放大浏览)▼▼▼
与大多数酒深度捆绑的场所中,女性不可避免地作为被物化的客体或者贩卖的性资源存在,而“姬圈”这种限定单一性别的酒吧是例外。因为这里的每个女生都能把自己当成主人公,大家的交往完全是平等自愿情况下进行的。
根据店长的观察,来“姬圈”喝酒放松的女孩,年纪主要集中在19-35岁,甚至还有四十多岁的女生,都是正当芳华的年纪,在各个行业里闪闪发光。去“姬圈”玩了2次的许许感觉,“姬圈”填补了她们的部分群体社交空白,这里能够有更多的机会认识同龄和同圈层的女性,更容易产生共鸣。“一方面能够对照确认,作为青年女性在深圳过着怎样的生活。另一方面能提供更多性少数群体交往的恋爱机会。”
来“姬圈”的很多人都有一种认同感,这里更像是女性群体的一个线下安全地,让她们清楚地看见对方。
见面之后,深圳女孩不仅仅只是网络一个标签、符号,而是变成了鲜明的具体的一个个人。怎么说呢,对我来说很有意义。
多元化性取向的女生出现在“姬圈”,大家就算爱好不一致,也能够互相尊重,甚至帮忙出谋划策。“相对来说女性的共情能力会更强,所以其实就算是主流性取向的女性,你和她解释清楚,礼貌的人都会理解尊重,保持距离。”
“姬圈”店长:不求大富大贵,只求酒吧活着
深圳的“姬圈”,其实是店长除了成都、厦门、福州外的第四家店,第一批去深圳“姬圈”的女孩,之前都去过其他城市的“姬圈”。“选在深圳,是因为有很多姐妹让我过来深圳开一家和成都“姬圈”一样的店,甚至还有很多香港的姐妹也这样说,开在深圳她们过来也方便。”事实上,“姬圈”吸引的不仅仅是去过的人,更多的是那些想寻找一个安全的线下女性社区的深圳女孩。
“姬圈”刚在深圳开业,便在女性圈子里引起了热烈的反响。在大约70平的店里,用餐区摆了四张长桌,按理说能容纳的人数是30人左右,但开业后,店里最多出现过100多人。女孩子们就算没有位置,也愿意在店里站着。没有空调而且有蚊子的门口长廊,也坐满了二三十人。店长的社群很快也加满了人,都想着找时间就来打卡。
店长原本开店的初衷,是想打造一个只有女生的、包容安全、不被骚扰、不被不礼貌的目光凝视的社群,因为她之前没找到过这样清净的空间,所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开起了店。开店一路不易,刚开始在成都开店的时候,她白天找了一份工作,晚上开店,每个月的工资拿来交店租和还债。
我一直是处于亏损的状态,但是只要姐妹们待着舒服就好。我不是图赚钱来的,大家挣钱都不容易,我这里的酒价格也不贵,如果真要赚钱的话,我为什么不接待全部性别,肯定比只接待女生来得赚。
店长只有一个朴素的心愿,只求这家店能够活下去,但现在看来,遭受的阻力不容小觑。开业不到一个月,“姬圈”开始频繁被举报,举报的内容主要是质疑这是同性场所,一些家长害怕会带坏小孩,要求把店关掉。店长感觉很委屈,一是“姬圈”不接待未成年人,二是根据现场和社群的消费者来看,是正常的全女性接待。
来“姬圈”喝酒的许许,把这种受歧视的情况代入为:就好像一个性少数群体,如果不公开自己的取向,那她就是正常人,不会遭受到任何歧视。而如果她开诚布公地说开了,那么就会感受到谁准备歧视自己了。
“姬圈”现在面临的就是这样的状况,从第一天公布为“全女性酒吧”的时候开始,便遭受了质疑,尽管店里来来往往的每一个人,都是所有人身边的正常人。就算是性少数群体,也能在“姬圈”得到相应的尊重,这是“姬圈”带给她们的安全感,也是为什么各种取向的女孩子都爱“姬圈”的原因。
“我们并不是一个见不得光的地方,只是想要有一个全是女生、女生给女生带来安全感的地方,别再举报我们了。”店长感叹道。
备注:文中人物为化名。
同场加映:买楼不靠家人男友 4个单身女生的置业路:我不需要谁来给我买(点击放大浏览)▼▼▼
【本文获“深圳微时光”授权转载,微信公众号:szda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