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行】导演应亮给港人的讯息:坚持做正义的事就是香港精神
中国独立电影导演应亮在2012年时,因其电影《我还有话要说》损害了国家形象,而遭中国政府通缉而流亡香港。相隔六年后,应导带来其半自传新作品《自由行》。
摄:梁碧玲
《自由行》创作理念由来
《自由行》讲述女导演杨枢因拍摄《孤僻者的母亲》,遭中国政府盯上,令她被逼滞留香港。由于杨母癌症复发,她希望在动手术前与女儿及孙子见面,于是这趟非一般的台湾自由行应运而生。应导指出,最初写这剧本的动机是想跟他的孩子对话:“我和他都经历过‘自由行’,等他有沟通能力的时候,就可成为大开话题的契机。”惟他特别指出,沟通的大前提是他的孩子也希望了解更多。假若这天真的降临,他续指出“坦白沟通是必要的。”可是,在中国根本上一代不会跟下一代谈及他们的历史:“我很少跟我的父母、爷爷及奶奶,谈及家族历史。其实所有的中国人都一样,因为恐惧,因为不安全。”故他希望能透过《自由行》,让他的孩子了解到他创作电影的意思。
他续指出,当每个中国家庭都能坦白沟通,每个人往前推两三代人,不难发现,当时大家所面对的困难都是一样。对於戏中杨枢的家庭的背景,应导指出,在写作的时候已经非常清楚,并表示部份电影的故事是来自他自身的经历:“我自己的家庭背景有类似,我身边的朋友也有类似的。”惟戏中指杨枢到台湾跟其母亲团聚,在现实生活中,应导却仍未能与父母见面:“我们在台湾见面的是我太太的家人,到现在为止,我还没有跟我父母见过面。”
中国网民狂插《自由行》
虽然《自由行》在纽约上映时获得好评,但当应亮去内地影评网站看时,结果却令他非常惊讶;“有评论指这个导演一直在控诉,电影每一秒及每一格,都充满了仇恨;电影的故事及人物都不是真;也有人从电影的角度评论,指编剧很差。”惟他解释:“把陈慧拉进来担任编剧,就是不想把电影拍成一个只是很情绪化及很悲痛的(故事)。”或者最令应导失望的是,这些所谓的内地网民,应亮猜测根本他们都不是在内地生活,因为电影根本不会在中国上映;可是,他们生活在中国以外,享受着自由的同时,却批评别人。但相信应亮已经习以为常,他在受访当日,轻描淡写地回应。
杨枢母亲:“你真当自己是香港人吗?”
旁观者清,在编剧陈慧的协助,应导更有效地观众沟通:“我很多经历跟杨导演是对应的,这些都需要陈慧把他们指出来。”当时有一场戏讲述母女在酒店房间会面,当时两人还没有说法,中国导游就来了,并以告诫的语气提醒他们别出错。当杨枢想出口反驳的时候,却遭母亲阻止。待导游离去,杨母质问女儿:“你真当自己是香港人吗?”应亮也对这句对白有深刻体会,他续表示,杨枢生气的不是中国导游,而是她妈妈的略带世故的处理方法:“杨枢就是讨厌,因为很中国”惟杨枢在中国以外,她留给妈妈的难题更大,而承受这些困难的却只有妈妈一人。然而,应导并没有批评两代人的处理手法:“电影并没有作两代人的批评,我也不觉得这只是两代人。在我看来,中国人其实都是一代人,所有事你不得不委曲求全。”而事实上,应导表示很多时候都会以为自己就是香港人,因为从价值观及是非对错的角度来看,都较贴心香港人,就这样,这与陈慧讨论时,这句台词便出来了。
另外,当《自由行》写到最后一稿时,陈慧问应亮:“其实杨素最想要的是什么?”当时应亮也呆了,毕竟他太过熟悉故事人物。于是陈慧叫他去看王丹写的《我异乡人的身份逐渐清晰》。应亮读了,也拿部份给演员读,最终恍然大悟:“自由是我们的国家。”,他续解释指,这不是单纯从你属于哪里出发,而是当你与该地方拥有更多共同的价值,那里就是你的家。
《自由行》给香港人的两大重要启示
应亮指《自由行》给香港观众有两大讯息,第一,杨枢丈夫这角色,是一个香港故事。虽然香港从来都不甚显眼,但他默默、单纯且简单地做一些他认为对的事:“这丈夫这五年来,在中港两地跑动,然后做一些看不到的事情。这个在他角度来说是应该及正义的事。如果没有他,可能自由行就不成事。”惟他的优势慢慢失去,这种优势失去是每个人都知道。在电影结尾部份,他犹豫是不是要回中国帮他的岳母,因为他需要承受巨大的风险,但他永远是坚持,这代表香港特征或精神之一:“纵使这个人物也非常累,但他非常好,他甘愿放弃他自己的理益,为别人做事。”
如今,应亮在香港算是落地生根,有了孩子:“我跟我太太在中国生活的时候没有想要孩子,因为多一个孩子,多一个奴隶吧。但到了香港,那时候还有信心,而环境也相对有选择。”可是现在看起来,开始有问题出现:“我把自己的孩子看成下一代的其中一个,下一代情况是不好的,因为香港每天都变得不好,这种不好的情况是从每天的坏消息看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