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 X 罗冠聪专访】从电影看港韩民主运动 “公义源自人性”
撰文: 罗伟强
出版:更新:
上年一套《逆权司机》除了令韩国人感动不已外,亦令刚经过雨伞运动不久的香港人获得满满共鸣感,不少人与朋友笑住入场,最后喊住走出戏院。为了正确的事情而不惜牺牲的情操,的确令人感动。而有点类近的电影《1987:逆权公民》,就即将于香港上映。上星期入围诺贝尔和平奖“双学三子”之一的罗冠聪Nathan,在看过《1987》后亦感触良多。
《1987》以韩国1987年的“六月民主运动”(又称六月抗争)做背景,是韩国人民继1980的“光州民主化运动”后再一次的大型示威行动。起因是一名参与学运的大学生被活活拷问致死,事件曝光后引发韩国人民的愤怒。再次引发一场由学生为主导的民主运动,而政府亦一如“光洲民主化运动”般,采取暴力镇压,导致一名民运学生李韩烈中流弹死亡。事件令过百万韩国人出席他的公祭,出现更强烈的反动作用。最后因国际奥委会表示如韩国的情况无法抒缓﹐将会取消南韩1988年汉城奥运会的主办权,才令政府屈服。
上星期罗冠聪与黄之锋、周永康,获12名美国国会议员提名诺贝尔和平奖,对于获得提名,Nathan却表示自己无太大感觉:“我清楚知道自己同其他获诺贝尔和平奖的抗争者相比,仍然相当渺小。而我参与民主运动初衷都唔系为拎咩奖。但呢个提名仍然相当有意议,佢证明咗世界好多人关注及认同香港民主运动。”香港民主路不易走﹐随着雨伞运动落幕,香港人似乎再掀不起当日的热情。面对港人对民主的灰心、失意,Nathan无奈之余亦盼望多看类似《1987》这类戏,提醒每位观众,民主从来得来不易。
更多专访照片: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