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热天气|古人消暑方法多 瞓瓷枕、起冰窖未够 仲有古代冷气机

撰文: 卓柏安
出版:更新:

天文台今年新增“极端酷热特别天气提示”,当预料气温预料或已经达极端酷热,即摄氏35度或以上,就会发出相关提示,市民应留意身体状况、补充水份及做好防暑设施。炎炎夏日,都巿人都会开大冷气、再喝一杯冰冻的饮品消暑;但古代人既没有冷气机又没有雪柜,如何消暑降温成为一大难题。虽然古代没有机械产品,但却不乏“冷气机”、“雪柜”相同功能的物品或设备,消暑方式更是十分多样化,而且百分百环保!

古人要消暑,除了手中一把纸扇外,其实还有很多方法。(电影《唐伯虎点秋香》截图)
+16

【点击下图放大即睇古人消暑方法有边啲 ▼ ▼ ▼】

古人消暑第一式:廉价拨扇
夏天暑气袭人,最原始、简单的当然降温是拨扇,扇子已有相当长远的历史,古人大多会使用植物叶子作扇,而富有人家的扇子相对耐用讲究,更会有专人随身拨扇,甚至连睡觉时都有下人在旁拨扇,以人力充当电力拨通宵。

古人会建造冰窖,冬天时将冰放去储放,到夏天拿出来作各种消暑用途。图为一个位于北京的冰窖。(视觉中国)
+1

消暑第二式:富贵冰窖
冰块绝对是消暑良品,古人一样会制冰,而且方法比现代雪柜为环保,因古人会在冬天时把冰块存放入冰窖,等到夏天才就把冰拿出来享用,包括会放到室内降温,虽然存放和使用过程中耗费人力,但不会遗留危害环境的污染物。

建造冰窖所费不菲,最初只有达官贵人、社会名流有能力享用,但到了明、清年间已开始普及,一般百性都已可以在炎夏中以冰块消暑。

古人制造的冰鉴,夹层可放冰,内层可存放食物,而且有镂空花纹可释放凉气降温。图为一个于博物馆内展出的冰鉴。(视觉中国)

消暑第三式:古代冷气──冰鉴
古人的冷气与冰窖一样环保,有冰块就能有效降温,因需使用类似雪种的物质,也不会产生大量热气。古代的冷气机被称为“冰鉴(音:监)”,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出现,且同时具备雪柜的功能,一举两得。

冰鉴最初是以青铜铸造,设有内外两层,两层之间的可以放入冰块,内层器皿可放入食物或饮品,除了可直接打开盖散发凉气,外层金属亦有镂空花纹,凉气会从中慢慢飘出,为室内降温之余还可以冷藏食物,古人智慧轻易达到一举两得。

不过,由于青铜器散热快,到宋、元、明、清时代左右,古人便开始以木制的冰桶取代冰鉴,木桶一般会用红木及花梨木,木料涂上透明的清漆,内层和外层分别会贴上锡箔及以铜片包裹,再加上盖子及底座,凉气飘出时又可以为房间降温,冰块在内更可以整天都不融化。

为了在炎炎夏日中睡得安稳,古人会使用瓷枕,以便在睡觉时消暑。图为一个于博物馆内展出的瓷枕。(视觉中国)
+9

消暑第四式:瓷枕
酷热天气下,总有人会“热到瞓唔着”,没有冷气的古人亦不例外,但也有专属的“睡觉神器”,那就是使用瓷枕,让自己睡觉时可以“由头凉到落脚趾尾”。皆因瓷枕表面会有一层釉,手感十分冰凉,头部凉快自然可以睡得更好。

凉殿的设计可消暑降温,是皇帝或达官贵人的避暑胜地。(网上图片)

消暑绝招:凉殿
今日今日,各大商场都有免费冷气长期供应,到处都是“避暑山庄”,但古代皇帝则要到真正的避暑山庄才能消为降温。而在唐代,古人为了降温,便在凉殿中央装上机械,拨动的扇叶能将水的凉气带到凉殿之中。其后到了宋代,人们想到在凉殿附近的水池及大厅栽种植物,令凉气渗透到凉殿,那样不止透心凉,还可以有阵阵花香,十分有诗意。而凉殿的设施不断进化,其后更有机械将水送到屋及凉亭顶部,形造一个个水帘,身处其中自然无惧夏日热辣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