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教路】一文睇清读写障碍6大特征 日常生活5招支援患者

撰文: 林乐轩
出版:更新:

一名台湾妈妈上载孩子写的多字照片震惊网民,其打大风后变甲骨文的笔迹,虽令网民爆笑,却也令人担心他是否有读写困难甚至是读写障碍的问题。在港提供相关支援服务的协康会,直指有6个特征可供家长注意,如孩子认字及写字时真的感困难,家长其实亦有方法向他们提供支援。

“心”字需要连写24次,由右至左首一行完全没有问题,但随后变形,左右两点更变成“八”字。(fb群组“爆废公社”图片)

下载“香港01”App ,即睇城中热话:https://hk01.app.link/qIZYuEC5LO

读写障碍的小朋友一般有6个特征......

协康会区域经理梁惠玲向《香港01》表示,有读写障碍的小朋友一般有6个特征︰

1.    混淆相似文字
他们有机会将相似文字掉乱,例如“木”写成“水”、“土”写成“士”

2.    加减笔划
他们自行对文字增加或减少笔划,好似“着”中的“目”字漏了一划,即使得到其他人的提醒,他们都难以察觉写出来的字笔划有差异。

3.    上大下细
例如带有草花头的文字,部首会大过其他部分。

4.    左右掉转
例如“植”字,原来是左木右直,他们会写成左直右木。

5.    词语混淆单字
“朋友”是一个词语,但当词语分开后要求他们读出时,他们会将“友”字读成“朋”音。

6.    经常忘字
家长教子女如何写、如何读字,但他们很快会忘记,即使该批文字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字都会忘记,例如洗衣机、雪柜。

+2
如孩子抗拒文字,家长多花心思,在日常生日中可作支援。

梁惠玲指出,有读写障碍的学童对文字十分抗拒,涉及文字的功课所花的时间往往比一般小朋友用多一倍时间,不过家长可以在行动上及感情上帮助及支持子女︰

1.    多利用生活场景
家长带同子女到食肆点餐时,可以叫小朋友留意餐牌,例好提出“热”字可以有不同配搭,包括“热柠茶”、“热柠水”及“热咖啡”,有读写障碍的学童不擅长分辨量词,家长亦能教导他们“一件蛋挞”、“一杯茶”。

2.    亲子伴读
父母可以挑选子女喜欢的书籍,最好是图多字少或出现重复性结构的句子,例好“妹妹学弹琴,弟弟学踢波”,伴读前父母应自行读一次,大致上知道故事发展及朗读节奏,用口语读到3至4页时可以停一停,就内容上问子女问题或者将问题延伸至他们的生活经验。

父母亦可以和子女指住文字朗读,一旦小朋友读错音,家长应该作出纠正读正音,但切勿重复他们读错的音。

3.    多感官学习
“妈妈”的“妈”字有4点,如果小朋友经常写成3点,家长可以用红笔标示该4点,利用颜色冲击他们的视觉;亦可以在子女的背部写字,利用触觉教导笔划。

4.    利用小道具
有读写障碍的小朋友年纪渐大,同一时间需要处理更多文字、更多行数,父母可以为子女用硬卡纸遮住其他行数的文字,让小朋友先专注一行字。

5.    多体谅子女
子女有读写障碍,不代表他们智力出现问题,亦不代表他们偷懒不愿努力,父母应尝试站在他们的角度作出体谅,而且要对他们有合理期望,其他人需要10分钟处理写字练习,准许他们用更长时间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