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岁中国男生夏嘉欢成美国潮牌鞋王 碧咸大仔都揾佢帮手买鞋
这家潮牌买手店,位于洛杉矶最有名的潮街Fairfax,有世界上最多、最昂贵、最难买的Supreme收藏,球鞋大多卖到3000元以上,最贵的一双,约23万港元!店门口还天天爆满,想进去,至少排队半小时。
编辑:王微辣(一条)
虽然店开在美国,店主却是个中国90后,他叫夏嘉欢,今年25岁,卖高端球鞋却有10年,靠卖鞋赚来的钱,在美国买车、付学费,还在街头文化圈里做出了名气,从荷里活明星到国内当红艺人,都去找他买鞋。
美国球鞋圈,流传著一句话:没有夏嘉欢买不到的鞋。他不仅是鞋痴、球鞋藏家,还是美国最厉害的潮牌买手之一。
我们做这一行的,看人先看鞋,要先确认过鞋子才行。
Discover Los Angeles
90后鞋王
自述:夏嘉欢
我叫夏嘉欢,今年25岁。我以前从没想过自己会是个卖鞋的,没想到,这一卖就卖了10年。最让我自豪的是,我能在街头文化的发源地洛杉矶、我最膜拜的潮流文化街区Fairfax,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店。
Fairfax这个街区在洛杉矶中城,是全美国最有名的潮街,也是荷里活明星度假、生活的地方,他们也会来买鞋。
来过的外国明星,有嘻哈歌手Usher、饶舌歌手Cardi B、说唱团体Migos,很多NBA的球星;国内明星,有现在很火的黄子韬、田一德、海尔兄弟、吴秀波,还有我最喜欢的,周杰伦的老婆昆凌。
我们是一家潮牌买手店,卖比较独家的限量单品。这些潮牌,会进行饥饿销售,很多喜欢却抢不到的人,来我们店里就可以买到。店门口,一直是有人排队的。
一开始,我们是以卖Supreme而有名气的。它是1994年在美国纽约兴起的一个滑板品牌,我已经知道十多年了。去年和奢侈品牌LV联名后,才在国内爆红。
我们店里有世界上最多、最昂贵的Supreme限量单品。
一进门的两个橱窗是“圣物柜”,所有最昂贵、最限量的收藏,都放在这里。比如Supreme和LV的合作系列、几十件Supreme帽衫、帽子、小配件等等。
我很小就开始收藏球鞋,就把我最好的鞋放在外面,做成几面鞋墙,放的都是Air Jordan, Nike, adidas历史以来比较限量的款式。
别人一进来,可能不会买东西,但他们会感受到一种震撼力,
哗,这个地方是球鞋爱好者的天堂。
店里最贵的,就是这双Jordan 4和Undefeated的联名。它从来没有正式发售过,全世界限量72双,市价炒到3万美元(约23万港元)。这也是我们的镇店之宝。
这双Nike Air Yeezy 2,在2014年发出了非常少的数量,发售价是245美元,现在已经卖到7000美元(约54,600港元)。
当年,布鲁克林(碧咸长子)想跟我买一双鞋,就是这双“红椰子”。
我从小喜欢打篮球、听说唱音乐,喜欢陈冠希,潮流文化。关注这些,穿著是一定要搭配好的。
读高中的时候,我就上一些小众潮流论坛,收购这些衣服。有一次,我穿了一件日本潮牌T恤到学校去,就有同学问我,能不能帮他也买一件。我说OK啊,加100元卖给你。这就是我赚的第一桶金。
2011年,我来美国上学,买到一双乔三(JORDAN 3)的“黑水泥”。那时刚刚有Instagram,没有很多人玩嘛,我就在上面发了一张“黑水泥”的照片,没想到很多人来点赞。
后来我就把我所有鞋子照片放到Instagram,让大家知道,这个来自中国的小孩,有很多鞋。
很多美国人也来问我,你这个鞋子哪里买的?我就靠Instagram卖鞋,赚点零花钱,也慢慢把自己的知名度做起来了。
我父母很支持我,最早给了我20万人民币做启动资金。他们给我建议,要做就要做大。
大学的时候,三个颜色的Nike Air Yeezy 2,收购价1000-1500美元吧,我一共收了200多双。后来一双卖到3500美元(约2.3万人民币),那两年的学费、生活费、买车的钱,都搞定了。
碧咸的儿子,当时通过Instagram私信我。他想买的那双“红椰子”很贵嘛,他就说:
你能不能给我便宜点,我父亲想见你。
意思是,如果我把鞋免费送给他,就能让我见他爸爸。我当时真是一根筋(死板)啊,想著至少要把本赚回来,就没做成这笔生意。现在想想挺傻的,因为我可能再也见不到碧咸了。
我以前一直把卖鞋当作业余爱好,大学读的是商学院,一直觉得自己以后是个朝九晚五上班的人。从小被教育下来,也觉得这样才是对的,不然就是流离在社会的青年、最后被社会淘汰的人。
大学毕业后的一年,我尝试过不同的工作。和好朋友合作一个APP,创业失败了;去银行,每天打领带上班、下班;去医院当翻译;去房地产公司做销售……
后来我都有点迷茫,我真的喜欢做这些吗?
去年,两个朋友找到了我,一起合伙开了这家店。现在我们的球鞋库存是全美最大的,有15万双鞋。
街头文化最吸引我的,就是它很真,保持真我,遇到困难不放弃。
我就坚持自己,把卖鞋当成一份事业,想让华人在美国潮流界也能做出一片天地。如果我真的去当上班族,那就不叫“街头”了。
平时,我最喜欢坐在店门口的板凳上,看Fairfax这条街上的行人。他们的穿著打扮和精神状态,都源自街头。他们可能不会穿最贵的衣服,但都很有自我、很酷。
未来我也希望能把街头潮流文化,带回中国去。
【本文获“一条”授权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