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医援.片|侠医闯出港式国际人道救援:让年轻人分享善良
中国是全世界唯一一个长期无偿向其他发展中国家大规模派遣医疗队的国家,但为什么往往只有外国主导的人道主义援助机构,才比较为人熟知?亚洲是全球最多灾难的地区,但为什么我们的人道工作者,反而要去欧美接受培训,直接套用他们的救灾模式?投身国际人道救援事业30年的陈英凝,无论在灾难前线,还是在教学课堂,都不断思考这两大问题。于是,她转移阵地回到香港,把第一个属于中国香港人的非政府非牟利国际人道救援机构带出全世界,希望借此为香港民间慈善组织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创造全新范式,并为沿路有心从事公共服务的年轻人搭建平台,好让他们为自己的国家贡献发展力量、把“平等”和“善良”带到全世界。《香港01》就此远赴老挝,一探这个港产国际人道医疗援助组织的究竟。
“香港援外医疗”专题报道特辑
7月5日,在老挝人民军103医院留医一晚的74岁独居长者Foyngeun婆婆,一大早起来拆纱布、洗眼睛、验视力、测眼压、照裂隙灯、接受护眼健康教育,终于可以放心开车回家去了。此前一天,原本患有中度白内障的她,自驾去医院,接受右眼白内障摘除手术,但由于视力太过模糊,眼前只有白茫茫的一片,途中还被人撞坏了车头。
“(英文)我真的非常非常开心。你知道吗?之前我连交通灯都看不到,现在我能看清楚了。前面是辆蓝色车,车牌号码是8803。”婆婆一边驾驶,一边有点小得意:“非常感谢这个团队,让我重获新生!感谢医生,感谢来自香港的援助项目。”
婆婆所指的项目,正是香港共享基金会结合民间慈善资源和内地医疗力量所展开的“消除白内障致盲行动”。项目计划要在2027年,为老挝、柬埔寨、吉布提、塞内加尔、以及毛里塔尼亚等五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病患,免费完成3.75万宗复明手术。
共享基金会老挝项目总监刘思达解释在亚非治疗白内障的因由:“无论是非洲还是亚洲,最主要是因为医疗资源不足和经济条件困难,导致白内障病人得不到有效治疗;时间长了,就会失明。这不只是一个健康问题,不只会影响到他自己,也会影响他的家庭,因为当你看不见了,你就需要别人的照顾。这对社会而言,也会形成一个负担。”
白内障是眼球晶体因为蛋白质积聚所形成的视力障碍。这对发达地区而言不是什么大问题,但老挝日照强烈,白内障发病率偏高,还有年轻化的迹象。可是,当地医疗保健普及程度有限,而且手术费用至少需要600万元老挝币(折合约2,400元港币),相等于当地人民每月平均收入的三倍。等到病人前往医院求诊的时候,病情通常比较严重。
“就觉得很可惜!”今年6月初派驻老挝首都万象的第三批广西医疗队队长蒋艳华医生指出,“像这种全白的、膨胀期的,甚至有些已经激发了‘青光眼’,或者是‘核性白内障’,四级核、五级核的那种,甚至合并有晶体半脱位的,它的手术难度、手术并发症的风险,都会放大,都会增高。但我们在这边碰到了很多(这类病例)。”
蒋艳华本身也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眼科主任,联同其他七名医护人员,派驻老挝45日,在两架由广东制造并开往当地的流动手术车上,完成530宗白内障复明手术。
“白内障就是晶状体变混浊,那么用超声的能量把它打碎,给它乳化了以后,吸出来,这样的话我们的切口就会比较小,再植入一个人工晶体。”蒋艳华介绍,有别于老挝采用的传统囊外摘除手术,他们带去的超声乳化技术的手术时间和治疗效果都会更好。
短短30分钟,病人就可以重见光明;于是,病房每天都上演很多感人肺腑的小故事。
“病人就纷纷上来,要跟我们拥抱,你知道吗?你真的感觉到,尽管我们语言不通,对吧?我们文化也不同,但是你帮助到他,你让他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这种带来光明的福祉,他就会发自内心地去感谢你!”蒋艳华提到,有一次为做完手术的病人进行眼科护理健康宣传教育后,病人向医护表达感谢的场景,“有的阿姨还特别跟你脸贴脸。”她坦言,眼科医生的职责就是治疗病患,对于重见光明一事照理说是见惯不怪,但是,每当了解到病患背后的故事,再看到他们表现出来的感激和喜悦,她还是会被感动。
今年适逢中国援外医疗60周年。中国是全世界唯一一个长期无偿向其他发展中国家大规模派遣医疗队的国家,累计为76个国家和地区,诊治2.9亿人次病患、培养超过10万人次医护人员、援建130多所医卫设施。作为援外代表之一,广西医护人员特别感触。
“60年前,在医疗水平方面,我们可能需要国外的来援助,我们相当于是一个医疗技术的‘输入国’,但现在,我觉得我们是一个‘输出国’,我们的技术能够输出去,帮助到更需要的国家。”蒋艳华很感慨,也很自豪,因为作为医护人员,切切实实地在前线体会到了整个医疗行业技术水平的突飞猛进。她以眼科为例解释,1990年代,国内县级医院还不具备进行白内障手术的技术和水平,后来国家持续采取大范围的“扫盲”行动,由省级医院或市级医院派驻医护人员,到县乡为白内障晚期病患进行手术;直到今天,全国基本已经没有积存病例,而且连县级医院都可以进行超声乳化手术。
“这也得益于我们国家的强大。因为我们得要有这个技术水平,得要有这个能力,我们才能跨出国门,帮助更多的人。”南溪山医院护理部副主任罗海燕,从事临床护理工作31年,期间担任眼科护士长13年,对于能够参与香港共享基金会援助老挝白内障患者复明的项目,感到别具意义。她解释,一方面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精湛的技术,帮助老挝白内障患者恢复视力、从而改善生活;另一方面是可以实践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通过播撒光明这份使命,增进中国和老挝人民的传统友谊和互相了解,从中既感受到老挝百姓的纯朴和友善,又让他们认识到我们中国医护的热情和专业。
这并非老挝第一个接受外地支援的项目,但绝对是“港产”非政府非牟利国际人道援助组织的第一次——第一次直接参与国家医疗援外的建设;第一次自己主导对外人道救援的工作;第一次在疫情禁飞期间突破限制跨境援助。
“就算新冠疫情期间,我们共享基金会也没有停止老挝项目。在过程当中,很难得可以和本地合作。老挝当时关闭了领空,特意开放领空让我们飞行。而我们的团队,亦克服了很多困难,要在疫情之中,在物流、物资都不顺利的情况下,做成这件事。”人称“天涯侠医”的陈英凝,自2019年起出任共享基金会总干事,希望将人道救援的丰富经验,结合香港联通中外的独特优势,为民间机构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创造全新范式。
陈英凝20岁就跟随国际救援组织从事人道服务,走遍世界各地救死扶伤30年,无数前线经验触发她不断思考两个问题:第一,中国人口最多,援外医疗工作也不遗余力,但为什么往往都是外国主导的救援机构才比较为人熟知?第二,亚洲是全球最多灾难的地区,内地也是全球最多灾难的地方,但为什么我们的人道救援工作者,反而要去欧美接受培训,套用某种救灾模式?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在2018年成立“共享基金会”,旨在提供国际性的医疗及公共卫生人道援助,正好给了陈英凝一个寻求答案的机会。
“‘共享’就是我们所拥有的知识、能力和爱心,应该分享给有需要的地方。”陈英凝向来认为,人道援助的天职,就是为了帮助灾民重拾基本的尊严、发扬人性本善的光辉、维护人人平等的权利,而“共享资源”就是实现这份信念的途径;同时,“‘共享’也代表了‘参与’,传统很多国际人道救援平台,未必欢迎一些年轻人,在没有什么经验的阶段就直接加入,但我们这个平台能够做到,让年轻人有机会实地参与。”
陈英凝本身也是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的助理院长,以及中大和英国牛津大学合作成立的CCOUC灾害与人道救援研究所的所长。在《香港01》赴老挝采访期间,刚好也有六名中大医学院的学生,以及一名中大护理学院的应届毕业生,到老挝实体学习。
“读医科的同学,或者读护理的同学,可能很擅长读书,但实际并没有从事过什么工作。我希望他们在这里能够有一种体验,用英文来说叫做Humbling experience,实体学习是要学谦卑。”陈英凝在采访中表达了对学生的期许,她更即场为学生授课,一再提醒他们,“救援现场就是你们最好的老师”、“你们之所以能够学会,就是因为你们还不懂,还学不透”、“我为什么要这样问?因为你们是去做健康教育,其实你们刚才所讲的资讯,香港的中一学生也能够回答得出来,而你们需要能够回答背后的问题”......
中大医学院四年级生吴承谦,正是实习学生之一,平时在香港也会跟随社福机构去为公屋长者检查身体,最近还去了非洲乌干达的政府医院做义工。他一直都在思考“人道救援”的意义:“‘人道救援’这四个字,可能你一听到就觉得,好像你去帮人就很厉害,但我觉得不是这样的。他们不是(躺平地)叫你去帮助他们,你也不要自以为像上帝一样,觉得帮助了别人你就很伟大。大家都是咁高咁大(平等的),大家都是人。”
陈英凝主要安排学生了解整个援助项目的流程,包括眼部检查、流动手术、落村义诊,同时也要帮忙为病患做些健康教育,例如控制血糖血压、预防蚊虫传播疾病。
“你会见到这家医院,其实是不需要我们(实习生)的,因为他们本身已经在进行关于白内障的项目,所以我绝对不会说我这次是来做任何‘救援’。我反而会说,这个是个体验的机会,我们就是来学习的。”吴承谦还说,“我也绝对不会觉得自己是‘大材小用’,反而会觉得,我们仍然处于一个孕育阶段,仍然在做准备,为了几年后可能可以再来这里积极推行一些项目。”
高晓燕是共享基金会老挝项目的项目专员,负责包括翻译在内的各种工作。她是当地的“华三代”,小学已经开始学习中文,大学也选择到中国留学,说是和中国有种特别的缘份。7月7日,高晓燕带着吴承谦一起去探望前两天刚刚做完手术的Foyngeun婆婆。
“虽然她没有家人,但是3楼的护士还是把她照顾得很好。”高晓燕在车上向吴承谦介绍Foyngeun婆婆的基本情况。她提到,婆婆在6月初到医院接受左眼白内障手术的时候,已经引起了她的注意,“因为老挝人民比较孝顺,其他病人都有家人陪着,但这位婆婆自己一人,还好医护人员都对她很好,其他病人家属也有帮忙照顾她。”
“我觉得这也是在医护和病人之间,一个很重要的援助。就是除了提供治疗以外,也要照顾生活,关心他们。”吴承谦和高晓燕分享了自己对于医护关系的看法,并向高晓燕请教一些基本的老挝用语。据了解,婆婆成长于战乱年代的老挝,从小就被父母安排入读必修法文的学校,又自学了一些英文,所以能用一些简单的法文和英文进行交流。
原来婆婆年轻的时候,已经透过售卖老挝传统服饰养家,还把三个子女送往美国读书。儿女后来在当地定居,留下婆婆一人在老挝,依靠筒裙店维生。不过现在生意不像以前那么好了,月租贵达300万元老挝币(折合约1,200元港币),而患有五年的白内障近月也越来越严重,她基本上已经无法开舖。但她并没有特别难过,因为有佛教信仰,说无论如何都会坚强活下去,幸好后来遇到这个项目,让她可以过得开心一些、轻松一些。她还很热情地招呼高晓燕和吴成谦去她家里,分享以前环游世界各地的经历。
“这是我去新加坡旅游的时候...这是我在泰国开会的时候...这是我长胖了的时候...这是老挝的‘缘份树’,只有有缘的人才能看到开花的时候......”婆婆重新翻开了尘封已久的老照片,回忆起了为家人拼搏的那些年,就像是个“女超人”般坚强、勇敢、独立。
“他们(实习生)需要透过几天的参与,知道如果在海外地方,特别是发展落后,医疗条件相对落后的地方,怎样开展一个医疗项目?你需要有多少配置?需要考虑多少层面?”刘思达谈及安排实习生到老挝学习的目的,“我觉得透过这个过程,有些同学会更加坚定地想从事这项工作,这是非常好的;也可能有些学生,经历了这个过程,觉得太辛苦了,觉得自己未必适合,这也是很好的一课。至少我们的学生可以很清醒地认识到,你如果想从事类似的工作(人道医疗援助),你需要怎样准备自己。”
年轻人应该怎样认识自己、装备自己?相信这也是社会需要帮助他们回答的问题,尤其是近年社会持续发生重大变故,而当下有部份人对前景感到悲观和迷惘。
“有‘负面’情绪是很正常的,因为这样的话,你可能会找出问题,从而促使你有改善,从而促使一种,从宏观角度来说的话,社会和世界才会有进步。”吴承谦说。
“其实香港有很多很多有心的年轻人,想从事人道服务工作,希望出来帮忙,出来做志愿者,去为社会服务。我想这些年轻人的数量并不少。最主要的是,你要给他们机会。他们需要有一个能让他们参加的系统,帮助他们实现服务志向。”香港共享基金会非洲项目总监杜沛欣,是负责带队实习的导师之一;在她看来,“项目能和学生互动的其中一个好处,就是可以提供这道门。他们可以透过这个项目,有很多不一样的经验。”
全国政协副主席、前特首梁振英表示,创办共享基金会的其中一个目的,就是希望启发更多香港年轻人,成为国家援外建设的“先头部队”,和国家一起站上世界舞台。
“有部份香港年轻人,对香港未来发展,尤其是政治事务,确实有不同看法,我们毋庸讳言。”梁振英认为,香港一方面可以不断向他们解释“一国两制”的宪制关系,另一方面也可以开展一些新的议题,“让他们知道,我们作为中国人民一份子,今天在世界舞台上,他们可以扮演什么角色,而我们中国在今天的地球上,到底处于什么位置。”
“譬如说,香港年轻人如果对医护工作、公共卫生、社区工作、社会服务感兴趣,这几个专业都是我们非常需要的,我们可以为其提供事业、人生,发展的舞台。”梁振英坦言,对于他那一代人来说,若想从事国际人道援助工作,几乎是不太可能的事,但如今国家已经发展起来,而且提出“一带一路”这个有望重构现有世界发展格局的倡议,他也希望可以透过共享基金会这个平台,让年轻人感受到,“当国家逐步走向世界舞台中央,他们的人生舞台也会越来越大,他们事业发展的方向和选择,也会越来越多。”
“这是我们成立基金会的其中一个愿景,应该有更多亚洲人参与(国际人道援助),而我们中国人需要踏出第一步!”根据陈英凝这些年在前线救援的观察,“在他们(受援国家人民)眼中,他们真的分不出来你到底是来自哪里的中国人,他们只是知道,我们这个来自中国的团队,很努力地融入当地的技术和工作人员,一起工作。”
“这可以彰显友谊,也可以彰显年轻一辈的香港人,或者说中国人,都很抱拥这个世界!”陈英凝强调,共享基金会的其中一个特色,就是乐意招募不同专业背景的年轻人,“希望可以做一个桥梁,给我们的年轻人,中国内地的年轻人、香港年轻人、海外对中国有热心的年轻人,可以一起工作...让大家都可以为自己国家去贡献一点力量。”
除了想为年轻人开拓更多参与国家、贡献世界的机会,共享基金会最重要的“第一”,就是中国第一个到海外进行人道医疗援助的民间慈善组织。
“我们完全不是商业性的,我们是带着钱来做的,不是在这里赚钱走。我们做一点公益事业,通过一个简单的手术,希望全部因为白内障致盲的朋友,都能够恢复视力。”梁振英相信,香港在国家开展国际公益活动方面,可以发挥独特优势和积极作用,因为香港具有悠久的慈善事业传统和优良的民间捐献文化,更拥有与国际接轨的公益人才库。
梁振英也反复强调,之所以透过一个民间慈善平台去实践“一带一路”倡议,“是希望把‘一带一路’的精神,更好、更全面地体现。不只是老挝,还有其他受援国家,我们能够借此向全世界人民展示‘一带一路’的初衷。这是10年前就定下来的,那个时候就有‘民心相通’的‘互联互通’,就有‘共商’、‘共建’以外的‘共享’精神。”
谈及“民心相通”,来自广西、老挝、香港的他们,都有一番特别的体会。
“我们在这里,来到老挝学会的第一句老挝语,就是‘kaob `jiai’、‘kaob `jiai’,一开始没听懂,就是‘谢谢’的意思。他们特别感谢我们,我们真的感觉到,当你真真实实帮助到他们之后,我们的心是相通的,尽管大家不是同一个国家的人。”蒋艳华一脸满足地说道,“我们在帮助他们的过程中,我们也感觉到很幸福。”
“(老挝文)共享基金会‘消除白内障致盲行动’,为老挝全国人民带来光明。谢谢。”103医院院长Savengxay Dalasath受访后,特别用普通话再讲了一遍“谢谢”。
“‘民心相通’就是,不管是哪个国家的人,大家的心都是善良的。如果不善良,中国人也不会来帮助老挝,他们从比较先进的国家来,并没有歧视我们这个小国家,而是像朋友一样对待我们。”高晓燕的分享同样发人深省,“我们老挝人也让他们了解到,虽然我们是小国家的人,但是我们是一样的,我们的心也很大。我们也是善良的人。”
“有香港学生去探望婆婆,有广西医生帮她做手术,有老挝人帮我们翻译这个故事。我们全部人坐在一起,用很多不同语言,很开心地聊天、吃东西。这就是一个民心相通的故事。”值得一提的是,杜沛欣本身是瑞士香港混血儿,当时用法文与婆婆交流。
“直到有一天,我们希望老挝能够,通过香港共享基金会的努力,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医疗队的奉献,再也没有白内障致盲的积压病例。”这是梁振英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