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病毒检测大落后—香港应向澳门、北京、新加坡学什么?
新冠肺炎疫情持续,香港现正面临第三波爆发,今日(7月13日)新增52宗确诊个案当中,,有41宗属本地感染,且有不少源头未明。参考上月初北京迅速控制“新发地”农贸批发市场疫情反弹的做法,特区政府当务之急必须尽快进行大面积的病毒检测;然而,十年前早已把“检测及认证”视为“六大优势产业”的香港,目前每天的病毒检测量只有约5000个,严重落后于人口和地方规模比我们小得多的澳门和新加坡。问题是,香港的检测量之低,究竟是检测能力不足的问题,还是特区政府懒政怠政的问题?
6月10日,一位家住北京西城区月坛街道的男性离开丰台区大型农贸批发市场“新发地”之后,因发热到辖区医院就诊,次日被确诊为新冠病毒感染者;其后两天感染人数迅速增加,并在6月13日和14日达到36宗的高峰,随后便呈波动式下降趋势;到了7月,每日新增确诊个案都未再超过两宗;而由7月6日至今,北京再无新增确诊病例。
北京是如何迅速防止第二波大爆发的?美国《纽约时报》分析,“积极地测试和追踪密切接触者,这是中国政府成功控制疫情策略的关键。”新发地市场疫情爆发休市后,市场内8000多名经营、采购和工作人员全部进行核酸检测,并集中进行封闭式医学观察。而新发地市场周边11各小区也实施了封闭式管理,而北京的日检测量也迅速从每日8000人增长至近50万人。据《澎湃新闻》报道,6月11日至7月2日,北京市对1006万人进行了核酸检测,阳性率为十万分之三点六七。
美国彭博社则以《北京新增病例零增长,告诉你他们是怎么做到的》一文,总结北京的四大防控措施——首先,迅速采取针对性的大面积病毒检测;其次,迅速采取针对性的封锁高风险区域;再者,避免民众到医院造成交叉感染的局面;最后,吸取教训严控海外进口产品。
这当中最值得特区政府借鉴的,莫过于大规模的病毒检测。从流行病学角度而言,大规模检测有助于找出谁感染病毒、谁传播病毒,谁该被隔离和追踪。早在五月,港大微生物学系讲座教授袁国勇就在接受媒体访问时指出,本港最理想是每日验7500个样本,即全港每1000人便验一人,以找出社区隐形传播链。
然而,今年1月以来,本港病毒检测量一直偏低,直至6月30日,共做了109388次检测,平均每日仅有3600次检测,远低于袁国勇建议水平。香港大学深圳医院院长卢宠茂日前出席《城市论坛》时则指,内地每天进行378万个测试,香港若要追上国家标准,每天起码要做两万个检测。
对此,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陈肇始多次在记者会上解释,加大检测量困难之处是地方、人手及仪器问题。其他地区是否面临同样的问题?以新加坡为例,四月初,新加坡每日约检测样本2900个,到五月时这一数字已提升至每日超过8000份。同时,新加坡当局展开公立机构与私营企业合作,以提升病毒检测能力。六月后,新加坡已可以每日检测1.8个样本,并计划进一步扩大到四万个。而在人口仅有香港十分之一,生活成本相似的澳门,亦已达到每日6000个的检测量。
肺炎疫情蔓延至今已逾半年。我们不禁要问,所谓在地方、人手及仪器问题方面的困难之处,究竟是真实存在,还是当局推诿的借口?为何其他地区可以做到的检测量,对港府而言却总是难上加难?
检测量低是检测能力的问题吗?
什么是地方、人手及仪器方面的困难之处?对于检测技术、工具、人员方面的情况,港府并未向外透漏太多资料。不过,根据《2017年医疗卫生服务人力统计调查》结果,香港合共有3426名医务化验师,当中有八成受聘于医管局。但化验师分四大科目,而只有隶属微生物部的才会进行新冠病毒检测。所谓人手方面的困难或许在此,但是否全无可提升的空间?
尽管在短时间内增加微生物化验师并不可行,但为其他化验师提供相关培训协助检测,是否也是一种增加人手的方式?而早前已有生物科技公司研发出更快速检测新冠病毒技术,当局也曾多次表示将与民间机构合作检测。这一方法显然能够缓解人手及技术相关问题,却至今未见大范围落实。
至于检测工具,港府至今未能公布试剂存量,仅在7月7日政府公告中表示将继续采购病毒试剂。早前有媒体指出,政府试剂存量不足。究竟是否不足?为何会不足?对于拥有大把钱的香港政府而言,买不起试剂显然是伪命题。
检测量低背后是港府对检测产业无所作为
在2008年至2016年间,被特区政府列为“六大优势产业”之一的“检测及认证”业的增加产值占,只由2008年的45亿元增加至2016年的73亿元,其GDP占比维持在0.3%;而相关就业人数,也只由1.24万人增加至1.4万人,仍然占整体就业人口的0.4%。
反观将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国家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加坡,在2017年时已有约为296亿坡元(约1,612亿港元)的年产值,占制造业总产值的9.22%,就业人数为2.22万人。之所以能有如此发展,是因为星洲政府从20年前就开始有长远的产业规划和政策,不仅提供大量资源土地、增聘海外专才,同时能够不断提升当地科研学额,吸引国际药厂入驻。正是因为政府有此远见打下基础,方使疫情袭来后能够及时调拨资源技术,不至于如港府般手忙脚乱。
特首林郑月娥日前(7月10日)在社交网站帖文,除逐步增加公营部门每日恒常检测量之外,又会加快协助私营检测机构,又不排除运用防疫抗疫基金,为风险较高的人进行病毒检测。此次危机能否令港府反省过往见步行步,毫无远见,认真解决香港当下疫情,还有待进一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