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100周年】解读民主不应立场先行 学者:理性也是民主的根

撰文: 贾婉琳
出版:更新:

我们今天究竟应该如何认识,甚至继承五四呢?比如,民主的根基是什么?如何实现民主?根据香港城市大学中文及历史系副教授陈学然及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教授暨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郑宗义的意见,“理性也是民主的根”。(此乃《香港的五四百年》系列报道之三)

【五四100周年】港式社运与内地切割 民主与爱国必定是对立?

郑宗义指出,“理性讨论是民主的基础之一,每个人在社会中不断培养理性思考的能力,民主社会才会有具素质的公民,社会才能避免流向民粹主义。诉诸于非理性的方式、暴力的方式,以自己利益为重的方式追求香港民主化,缘木求鱼,不太可能。我认为香港离民主的路愈来愈远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社会的撕裂,民粹的擡头,整个社会离理性愈来愈远。”

理性讨论是民主的基础,培养理性思考的能力,民主社会才会有具素质的公民。(资料图片/GettyImages)

郑宗义不讳言,香港社会很多时候倾向二元对立,又或立场先行,“理性”是为“立场”服务,“和你立场相同的人做错事你看不到,立场不同的人做错事你就批评。”而一个只有立场、没有理性的社会,难以出现有效的讨论,共同做出更好的抉择。理性的思考更能帮助社会保持初心。陈学然谈五四运动学生思想的变质时提到:“五四本身说的是民主,但学生运动中看不到民主;五四运动本身还讲个人主义,但学生运动变为集体主义;五四本身说的是科学理性,但后来也不理性:逼迫商人签自愿书,罢卖罢买。”

(资料图片)

香港中文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何佩然也有类似的看法,她认为五四运动除了政治层面的反强权反帝国,另一个重要层面便是作为一场民族复兴的救亡运动。五四的初衷正是希望这场救亡应该透过文化思想的启蒙达到。然而,由于在实践中让救亡压倒启蒙,并没有达成从文化复兴到民族复兴的初衷,无异于饮鸩止渴。

这也是五四运动对今日的教训和经验。无论你倾向于“民主的五四”或“爱国的五四”,甚至可能是“科学的五四”;无论你认为五四的民主是实现了,又或变质了;无论你认为五四是对传统文化的摧毁,又或是对中国思想的启蒙……五四给予我们共通的警醒是保持理性思考。五四的另一个代名词是“启蒙”,访问中问及陈学然,启蒙是不是五四仍未实现的目标,谨以他的回答作结:“启蒙的定义本身就比较复杂多样。有的人说启蒙是传统文化、是民主等。有内地学者说启蒙是个人主义,说大家还在集体主义中。我认为启蒙是独立的精神,自由的思想,这也是全人类的问题。”

重温《香港的五四百年》系列报道文章:【五四100周年】港式社运与内地切割 民主与爱国必定是对立?【五四100周年】从爱国到民主 细看香港身份认同的转变

上文节录自第161期《香港01》周报(2019年5月6日)《从爱国到民主 香港的五四百年》。

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香港01》周报于各大书报摊、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