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纲要》避谈融合只谈合作 港深同城化成不可回避议题

撰文: 王俊杰 陈珈琋
出版:更新:

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亚太研究所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沈建法在访问中提醒记者,“我们现在写文章都不用‘融合’一词了,以前是觉得可以用的,但后来一说‘融合’,有些人的概念认为等同‘一国一制’、‘内地化’,所以我们便用‘合作’。”无可否认,“融合”一词在社会撕裂的氛围中份外敏感,却是《纲要》的重心,有必要仔细解读。《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下称《纲要》)有别于过往合作框架之处,除了在其规模、战略高度以外,更在于其“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格局”。

【大湾区】在《纲要》下探索香港 “强强联合”成解读关键

《纲要》重视由“极点带动”湾区发展,发挥香港-深圳、澳门-珠海及广州-佛山的“强强联合”,其发展高度再不仅是城市的简单合作,而是要求城市高度融合。“广佛同城化”已推行多年,《纲要》将港深、澳珠合作与其并列,显然要求港澳与各自相邻城市“同城化”,在文件中只谈“合作”,也许是考虑同城化与融合这些字词易在港澳两地,尤其是香港引起反感。

《纲要》将港深、澳珠合作与其并列,显然要求港澳与各自相邻城市促进同城化。(邓倩萤摄)

其实,同城化虽然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衍生的概念,但在外国早有先例,日本的东京与横滨便是典型。何谓同城化?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孙久文及博士生焦张义用简单易明的语言解释,值得参考︰同城化是指同一区域内两个或者多个相邻的城市,在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需求下,为协调相互冲突的利益关系而形成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和运行机制;这些安排都是为使市场、产业和基础设施一体化,藉共享资源和产业分工来提升整体竞争力;要达成这些长远目标,可从基本做起,例如减缓交通成本、促进要素流通。

如此看来,同城化断然“不是”抹去香港和深圳的行政边界、将两个城市彻底合二为一,而是透过协调城市优势,谋求共同发展,塑造全新的区域发展核心引擎,同时发展出便利两地民生的软、硬配套。港深经济实力相若,预计同城化将能产生无可估计的经济效能,香港既可藉深圳巩固国际城市的地位,深圳亦可藉香港加快发展速度,突破发展瓶颈。反之,若任由两地恶性竞争,并非好事。

东京与横滨便是典型同城化的例子。(GettyImages)

概念常遭误解 切勿望文生义

港深同城化这个概念其来有自,惟香港社会一直对此有所忌讳。2005年,深圳公布了《深圳2030城市发展策略》,提出要与包括香港在内的邻近大城市共同发展,具体做法包括加强城际交通联系,“加强与香港在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以及其它领域的合作,形成‘同城化’发展态势”。为此,有立法会议员提问,香港有没有打算成立一个恒常机制,配合港深同城化的进程,港府当时只指规划署及粤港合作联席会议辖下的粤港城市规划及发展专责小组会定期和珠三角各城市交流资讯,并没有提及“同城化”三字。

此后数年,本地官员与政界很少讨论同城化。及至2011年,政府发布《共建优质生活圈专项规划》公众咨询文件,称要“逐步使粤港、粤澳临近地区的交通条件接近同城化水平”,社会才得知政府已将粤港同城化列入工作日程。2012年中,候任特首梁振英曾表示要将边境禁区发展成“特区中的特区”,让内地人免签证进入;同期《大公报》引述消息人士透露该计划将于五年内上马,其时已进入第三阶段公众参与的新界东北新发展区,可为这个“特区”提供住宅配套。

梁振英曾表示要将边境禁区发展成“特区中的特区”,惟遭立法会议员质疑。(黄永俊摄)

种种风声,加上“同城化”容易令人望文生义,社会谈论这个议题时显然掺杂过多政治考量。在当年10月一个立法会会议上,议员范国威指“他(梁振英)企图割让特区以完成其深港同城化和深港融合的构想……他正在破坏‘一国两制’,要把现时新界东北三区超过770公顷(的土地)……割让予深圳的富豪占用”,另一议员叶刘淑仪也说:“我其实不太明白……究竟是如何同城化,因为香港拥有非常健全的法治;如果我们与深圳或任何一个内地城市共同发展……大家可否也具备同样的法治模式呢?在我看来,这其实是很困难的。”

此后,政府不再主动提起“同城化”。不过,随着粤港澳大湾区被写入中央政府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大湾区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港深合作再度受关注。如今港深发展正式列明为湾区“极点”之一,港深同城化也就成为了本港不可继续回避的议题。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令港深同城化成为本港不可回避的议题。(李泽彤摄)

大湾区下“同城” 可达优势互补

细读《纲要》,不难发现港深同城化乃大湾区规划主调之一。《纲要》清楚用跨境基建发展勾勒了香港与深圳在未来的联合经济发展模式。此外,大湾区规划了“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的科技创新走廊,着重城市间人才、资本、信息及技术等元素的流通与融合,港深共同发展的创新及科技园将是体现这一宗旨的重点项目之一。

《纲要》还重视发展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鼓励港深借此共同推进金融服务以至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文件指出在前海增建口岸及来往香港的高效基建,呼应了本港洪水桥规划中曾预想兴建的港深西部快速轨道。

“可能有个人感情和偏好,我一直觉得港深合作会是最好、最密切的,强强联手的两个‘强’是真的强。”前海管理局香港事务首席执行官洪为民一直观察着港深的变化, 他在2015年已提出,香港与深圳犹如“双子星”城市,可发挥自身优点,优势互补,更会超越“同城化”境界,联结其他珠三角地区,成为与美国三藩市湾区相似的都会区。

《纲要》重视发展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鼓励港深借此共同推进金融服务以至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视觉中国)

时至今日,深圳创科相关产业蓬勃发展,不少港人瞻前顾后,担心“被赶上”。洪为民强调,“香港人不要自大或自卑,应该不亢不卑。香港仍有自身的强项,否则不会有这么多内地城市希望和我们合作,但我们同时‘自己知自己事’:无法寻找经济增长点、年轻人失去上流空间……希望透过区域合作,能够解决。”他认为,香港在创科方面需要找回自身的定位,而非追赶其他城市,“我不认为我们需要急起直追(深圳),这不是一个恰当的说法。急起直追,并不是因为落后于其他城市,而是本来可以做得更好。”

回到“双子城”的概念,洪为民提到深圳市政府约十年前提出与香港合建“深港机场联络铁路”一事,最终不了了之。他相信若该铁路当时获香港首肯,由深圳机场至香港机场只需15分钟左右,两个邻近的机场将可分工,犹如东京的成田机场及羽田机场般,避免现时互相竞争的情况。“那条铁路便算了,我希望带出的是,很多东西我们过去没有想,但有了大湾区,便可以重新审视。”

深圳已将新一代信息技术,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视觉中国)

上文节录自第151期《香港01》周报(2019年2月25日)《“极点带动”成解读大湾区关键 《纲要》之下探索香港“点做”》。

相关文章:【大湾区】在《纲要》下探索香港 “强强联合”成解读关键

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香港01》周报,各大书报摊、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