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不足】报名繁复考核病例离地 海外医生来港执业困难重重
香港近年医疗事故频生,医院管理局早前公布3宗医护人员未适时察觉病人X光片显示异常,以致延误治疗的事故。关注病人权益团体一直批评,公立医院人手不足问题持续,医生负担沉重或影响诊断质素。香港医生不足的老问题,难单靠本地医生学额补足,增加输入海外医生被视为改善途径之一,但批评者指海外医生执业试过难,导致合格率偏低。医学界人士辩称若降低门槛,会拖低医疗质素。引入海外医生是否只有执业试能把关,可否设立豁免机制,还是有其他方法释除社会疑虑?
现时除了在香港大学或中文大学的医科毕业生外,有意来港执业的外地医科毕业生或海外医生,均必须通过医务委员会举办的执业试,并在认可的医院或医疗机构担任驻院实习医生,接受12个月的在职训练、评核及临床指导,以熟悉本地医疗制度和常见疾病。完成评核的实习医生才可向医委会申请正式注册。执业资格试每年举办两次,分为三部分(见下表),考生必须先通过专业知识考试及英语测试,才可报考临床考试。考生通过全部考试后,便正式成为注册医生,能够在香港自由执业。
海外医生另可以透过“有限度注册”来港行医,毋须应考执业试。“有限度注册”是个别医院及院校根据需要,推荐外国的专科医生予医委会,通过评核后就可以来港行医,但通过“有限度注册”的海外医生,只能够在推荐其来港的机构或医院内行医。“有限度注册”的有效期最长三年,届满后可申请续期,亦是最长三年。
虽然现时按《医生注册条例》,医委会有权豁免任何人考取执业资格试,但申请者必须有能够令医委会信服的专业程度。根据指引,需要有至少十年或以上的相关经验,并且是世界知名的医生,才具资格申请豁免执业试第一部分的“专业知识”。至于申请豁免“医学英语技能水平测试”,则必须于2011年1月1日前,在以英语为主要教学语言的医学院取得本科学位。如申请豁免“临床试”,需要有六年或以上的相关专科经验。
取得英国皇家内科医学院院士(MRCP)资格的李医生(化名),在英国的公立医院执业两年,今年通过了香港海外医生执业试。李医生坦言,由于家人不愿意移民,为了陪伴和照顾年老家人,才选择回流香港执业,否则“不会想回到环境如地狱般的公立医院工作”。他回港后需要实习一年,包括内、外、儿及妇产科各三个月时间,以熟悉本地的医疗制度,然后可以“转换”(transfer)英国相关经验的部分,到医院的内科专科受训。
李医生指,在英国的工作时间远较香港合理,因为英国的医生受欧洲最高工时法例保障,每星期最多只可以工作48小时,假如医院人手不足,会招聘临时医生填补空缺,医生亦可自行选择是否超时工作。另外,英国医生不可长期工作不休假,轮班最少要相隔12小时。他举例,在英国,平均工作四个月,只会上十天夜班,每班12小时,而且上夜班当天日间不用当值。相比之下,香港每隔三至六日就要轮一次夜班,甚至有机会是日间当值后“直踩”。虽然工时长,但香港公立医院医生诊症时间并不充裕。“病人见公院医生5分钟就要离开,在英国15分钟也算少。”李医生慨叹,香港医生没有时间看诊及向病人解释病症,而这与公立医院工作环境不理想,医生流失率高,导致人手不足有密切关系。
“英国‘有时间生活’,而且能够买楼买车,但在香港当医生却是‘为了生存’。”李医生说,香港公立医院医生的薪金尚算吸引,大部分英国医生的薪金不及香港的一半,但英国的工作时间较香港少三四成。除了工时外,在英国的生活质素和住屋开支也较香港理想。他直言,许多同样在海外读医的港人朋友选择不回香港执业。作为体验过港英两地公立医院工作环境的人,李医生强调,香港若大量增加医生,尤其是海外医生,肯定有助减少公立医院医生的工作时间,纾缓医生的工作压力及提升医疗质素。但他也认为香港吸纳海外医生的机制有不少问题,即使像他这样无论是语言还是文化都不存在适应问题的专才,想要回流也面对重重难关。
报考程序过于繁复
先撇除海外医生执业试程度的问题,最基本的报名程序已过于繁复,必须简化,否则会打击海外医生来港执业意欲。首次报考执业试的海外医生,必须亲身拿着报名表格回到就读的大学,由公证人监誓以核实身份。由于在海外执业的医生,工作地点往往距离所属大学很遥远,加上要安排公证人到场,令整个过程可能要耗费两三天。虽然有必要核实报考者的身份,但可通过电邮简化部分程序,减低报考者因觉得麻烦而不申请的可能性。
此外执业试的试期一般在每年的11月底到12月初之间举行,但医委会只会在考试前六星期才公布确实日期,对在职的海外医生亦构成应试障碍。李医生解释,在英国向医院申请年假,通常也要提前六星期,时间很紧迫,随时不获院方批假;或者要“大包围”式地提早申请更长假期,才能确保可以来港应试。他说,自己便因不够时间申请假期,要在香港考毕执业试同日赶回英国,落机便要立即上班。
考核内容实用性存疑
报考程序繁琐外,现时的执业考试程度过于广泛深入,远超行医的正常需要。现时海外医生来港报考的执业试,主要分为笔试及临床试。临床试分为内、外、儿及妇产科。李医生指外科和妇产科的考试内容比较合理,但内科和儿科考核的却是研究生水平,需要考生深入认识相关的罕见病,属专科知识的范畴,实际临床诊治时往往需要富有经验的专科医生处理,执业试是否有需要考核这些内容,令人怀疑。以儿科临床考试为例解释,考核内容包括大部分普通科医生在职业生涯中未必遇到的病例,若测试对象不是儿科专科医生,考核该类病例对实际工作帮助不大。他自言过去在英国接触不少儿科病人,自信有能力应付日常的儿科问题,倘若遇上一些罕见病例,则应该立刻转介专科医生跟进。他又说,外科医生对于很多内科病症也不需要完全熟悉,有基本知识便足以应付日常诊症。
“香港执业试有很多地方给人的感觉都是不实用,英国的执业试考核内容大致与医生日常工作相关。”李医生举例说,香港执业试曾经考核罕有病肝糖储积症(glycogen storage disease),这种病约每20,000至43,000个新生婴儿中才有一个病例,即香港一年平均有1至2个患者,而且要由极富经验的儿科专科医生才可照顾,若是用来考核刚毕业的医科生或是在海外执业的普通科医生,他认为有点不公平,因为并非所有的海外医生都以儿科为专业。李医生强调,实习医生面对罕见病的机会很低,即使遇上,治疗方针都依赖专科医生意见。“除非刚毕业就要独立处理罕见病例,不需要高级医生或专科医生意见和支援”,否则,没有必要在考核试中设此关卡。
李医生难以理解的是,英美等地的医学水平并不差,但在当地获得执业资格的医生,却需要应考香港的执业试,“这是否说英美的医疗水平不足?”对于现时香港的海外医生执业试合格率偏低,他质疑究竟是海外医生的水平不足,还是执业试难度过高。他反问,香港把关机构是否应探讨考核内容有没有调整空间,以符合一般医生工作需要,将合格率提升至合理水平。
医委会公布的海外医生执业试合格率维持在11%至28%;部分反对放宽海外医生来港的人士担心若降低门槛,将有大量内地医生涌港,影响本港医疗质素。他们的担忧是否无理?请继续阅读:【医生不足】新加坡设海外医生执业豁免名单 为何在香港不可行?
上文节录自第140期《香港01》周报(2018年12月3日)《考试与豁免之间 引入医生解荒 有没有第三条路》。
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香港01》周报,各大书报摊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