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宿如修行.二】选择半生露宿 维园犀利哥:你的想法别套我身
2010年2月9日,他特别记得这一天。那天下午,他如常到金沙娱乐场喝了一杯红牛,正打算上二楼看看有什么可以喝,刚出电梯,就有便衣警察拦住了他,问他要身份证,后来他才知道,原来在赌场不赌钱,却在里面长期饮饮食食与游荡也属违法。隔天中午,他被澳门治安警察局递解出境,澳门政府替他出了喷射船的钱,眨眼间把他送回阔别也逃离了13年的香港。驱逐出境的时候,他的全部家当都被充公了,连随身多年的照片也不让拿走。久别重逢,香港沧海桑田,他赤条条的回来,却已不再年轻,然而,对这个出生地他却半点不觉怀念,反而觉得异常陌生。
“回香港是迫不得已的决定。那时在中环下了船,从湾仔走路到铜锣湾,脑海一片空白,只记得维园可以睡觉,就行了过来,饿了一天,在维园睡了一晚,第二天清晨就去找社工,从维园行到石水渠街,找到圣雅各福群会的总部,社工替我写了一封信,介绍我去露宿者之家。我进去和一大班露宿者住,只能住半年,那边早上会派面包,早上多拿一点面包就足以挨一天。另外,社工还给了我一些饭票,只能吃几个星期,吃完之后就没有了。”犀利哥回忆道。
离开了露宿者之家后,他在香港真正开始了维园露宿的生活,然而香港和澳门不同,他常常都要饿着肚子。
平日早上他校了闹钟,6时便要起床,在公厕梳洗过后,便把一些个人物品放在体育馆里,再到快餐店吃别人的剩餐,吃饱过后便到中央图书馆看书上网,到了中午又回到快餐店吃剩餐,或到锡克庙吃免费的咖喱豆配饭和薄饼。吃饱了又回到图书馆,直到晚上9时正图书馆关门,才在体育馆取回个人物品,淋浴清洁,最后在小食亭倒头大睡。生活每日如是,旁人大概觉得单调沉闷,他却十分享受,再也不打算回归社会的队伍里面,找一份工,揾钱供楼结婚生仔。然而他眼中的无欲无求,在大多数人眼中却是一种贪婪。我们的社会不希望人不产而活。
有没有想过做回一个普通人?我现在就是一个普通人,没打算去改变,因为快乐的人不会想改变,只有不开心的人才会想尽早脱离。
几次被问到对网上留言的看法,他没好气地说,其实他根本不在意。“我已习惯了露宿的生活,没想过再去工作,也没想过上楼,因为我十分快乐,在澳门的生活令我放下一切烦恼,不用消费,也不用担忧,不用靠人。我已经独立,不需要朋友和情人,也独行独断,只要觉得自己是对的、舒服的就去做。”
他说别人的那一套不能套到他身上,“不要老用你的角度看我。”对别人的批评他根本没有感觉,他已经没有烦恼,他着眼的是当下与一些更实际的生存问题,譬如哪里有饭食,哪里可以为电脑和手机充电,哪里可以睡觉,其他的事情,过去与未来,他都选择随遇而安。
苦乐真谛
“经过了这段日子,我更觉得现在的露宿生活是正确的,是理所当然的,也给了我信心,就算我每晚在这里瞓街,受尽人们白眼,我也依旧是开心的。这种流浪的生活令我眼界大开,感受人生苦乐的真谛,但我不是要鼓励别人跟我一样瞓街,我做的一切是希望人们看到了我的分享能少一点痛苦,多一点快乐。许多人说自己学佛,背下几句口头禅就当自己学会了。但我想大家尝试去实践,不需要像我一样扔下一切走去瞓街,但起码放下一些执着,放下对钱啊、名利啊,和情感的执着,这些东西会令你烦恼,如果不那样执着,自然会少一点苦恼。”
“你说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不相信人会知足,但其实无止境指的是一般人的欲望,在佛教的想法里则觉得生活中愈少东西就愈好,愈是无欲无求就愈正,重点是你到底能否做到。至于快乐,许多人追求快乐的方式是错的,有不少人辛苦工作就是为了旅行,一年去几次日本,但这不是永久的快乐。去完一次,花光了钱,又要回到上班的日子,回到痛苦的根源,再找另一笔钱,买另一次快乐。这样下去只会重重复复,不能得到永久的快乐。”
在犀利哥的网上日记里,他把自杀的新闻一篇一篇地集中起来分类,为情自杀的、为钱自杀的、为工作自杀的、为学业自杀的,长长的文章列表令人触目惊心。他却是在戏谑,用黑色幽默带出烦恼多自寻。
在大多数人眼中,他是社会上好食懒飞之徒,也有人同情他,觉得他是年轻时被工作压力打垮的疯子,到他老了就要承受一无所有的痛苦。他说,那只是人们把普世价值套在他身上,他只想活好当下。
今年,他52岁,放下尊严,吃着二手饭,从此无家,亦舍弃亲人朋友,就算有大学学历,也拒绝跟随人龙而生,把这样的人物放在镁光灯下,除去社会化,其实就是一道哲学问题——到底人应该怎样活着?劳动的定义又是什么?我们之所以工作,其实是为谁服务?
为什么一个人会选择流浪?走进他的心中,看看从前的犀利哥请看上集:【露宿如修行.一】维园犀利哥 露宿者飘流记
上文节录自第123期《香港01》周报(2018年10月8日)《维园犀利哥流浪半生 露亦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