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会补选】DQ光环失效 高喊理念难敌社会冷感?
接上篇:【01周报专访.立会补选】泛民接班困局重重 谁能担起九西补选重责?
民主派在补选中最为人诟病的策略之一,就是以意识形态化的“反DQ”、“抗专制”作为主要口号,事实上,阵营中有不少人在“后DQ时代”仍将这样的口号当作必胜王牌,坚信取回“被DQ”的议席对港人来说是必争的公义,惟选战失败后却遭对手借题发挥,直指市民其实不反感“DQ”。
民主派很多时是讲理念,打一种‘感召牌’。投票气氛不炽热,咪打唔到感召啰。
岭南大学文化研究系副教授罗永生撰文指,两年前的“DQ”事件,是威权政治降临的前奏,及后“东北13子”和“公民广场案”的刑期覆核,更把民主运动打击得元气大伤,民情也早在去年特首选举期间出现“微妙的逆转”,然而,民主派对是次补选的议题设定,却仍然固执于“反DQ”,好像无法评估新形势,甚至是停留在“雨伞运动”,假设市民高度自觉,“会执着于原则性的‘无理DQ就是不对’的‘形式正义’”,却忽视其效应已经消散得七七八八。
时移世易 投票率创新低
冯检基近日对传媒指出,姚松炎参选议题太单一,关顾基层的政纲不足,是败选重要原因之一。执业律师、“法政汇思”前召集人任建峰则在撰文中分析,指民主派从政者多“书生”,对社会带有一种救赎感,靠大是大非议题来争取信任,部分人忽略了与市民的联系;他认为,“姚主打议题的性质与过往民主派那些分别不大,但时势的变迁令他落败了。”
“时势变迁”在这场选战中的表现之一,就是整体投票率只有43%,不但远低于2016年换届选举的逾58%,更创下近八年新低。“民主派支持者不出来投票,而建制派支持者就出齐啰!”民协副主席、深水埗区议员何启明何启明说:“建制派支持者部分认‘礼’不认人,有‘礼’就出来……民主派很多时是讲理念,打一种‘感召牌’。投票气氛不炽热,咪打唔到感召啰。”他认为,对手明白民主派的理念受制于社会气氛,而主流传媒无线电视(TVB)不举办选举论坛,就是刻意淡化选举气氛。
投票气氛为何不热烈?自称泛民多年支持者的黄良喜有自己的看法。他在一则标记了范国威的Facebook贴文中写下“给泛民议员的一点中肯意见”,文中说,他愈发觉得泛民人士“好像在自己政界的圈子里活动似的”,对市民“缺乏动力和活力去联系”,也未能提出实质的治港方案,凝聚起大部分人共识。如今他虽然还会因泛民的“多一点正气”而投票,却不再有动力像以前那样去动员亲友支持。
现在看来,香港大学政治及公共行政系副教授阎小骏在2015年的论述似乎仍可套用,他认为,建制派和泛民主派之间的政治辩论长期失焦,最能引起激烈争论的往往不是那些重要的“在地”议题,反而是香港社会根本无力可及的、空洞的国家层面政治和意识形态问题。即使本地政策议题也常常是出于政治斗争的需要被无限上纲,得不到专业的深入讨论。
建制派和泛民主派之间的政治辩论长期失焦,最能引起激烈争论的往往不是那些重要的“在地”议题,反而是香港社会根本无力可及的、空洞的国家层面政治和意识形态问题。
“政治就是民生”?
面对公众和学者对民主派的“离地”及意识形态抗争的质疑,何启明不以为然,他认为,民主理念是民主派本质,“哪个民主派不讲民主?……民主、公平、公义是整个民主派都讲的,如果姚教授离地,其他人不离地吗?”
“政治就是民生。”何启明认为,不论一地两检或是港珠澳大桥,都是伤害香港、浪费纳税人钱的,而在建制派媒体“洗脑”之下,市民才会觉得民主派只懂得喊口号和“搞搞震”,“可能你都会这么觉得,我们是在反对,可是我们反对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无可否认,不少香港市民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社会要负责,传媒要负责,但民主派本身有没有责任呢?
民主党葵青区社区主任陈世杰认为,大多市民对民主感陌生,若想长期在香港实现民主目标,第一步就要做好社区教育,透过实实在在的地区工作令市民明白什么是民主,同时改变对民主党的负面印象。他曾在区内与石荫邨礼石楼居民成立关注组,讨论日租车位不够问题,最终推动房屋署增加六个车位,完成“自下而上”的社区改变,“这就是民主的过程。”
至于何时才能出现下一个极具号召力的“新西票王”朱凯迪、“超区票王”邝俊宇,民主青年主席洪宝华认为,现在民主党已意识到要改变,老一辈的人已渐渐退出来,给年轻人机会,完成党内的交替,相信新星出现只差一个爆发点,正如“时势造英雄”。何启明亦认为,没有“方程式”可言,要看时机与际遇。
不过,民主派何时才能等来“造英雄”的时势呢?仔细想来,是次补选的社会氛围又岂是风平浪静,近期中共修改宪法中国家主席连任限制、《国歌法》即将出台、一地两检争拗不断、《基本法》23条山雨欲来,各种政治议题一波接一波,倘若这些都未能创造出对民主派获取民意有利的社会气氛,有什么可以呢?
何启明说,这个时代太多uncertainty(不确定),民主派必须坚持民主理念,和对手“斗长命”,相信总有可能在区议会和立法会都拿到过半议席,为香港带来民主。不过,想看到这一天的到来,只保持乐观态度恐怕远远不够,也许,民主派需要时刻记在心上的,正是何启明在访问中提到的一句——“如何回应到这个时代。”
本文原载于2018年3月19日出版第103期《香港01》周报A01、A04、A05版,原题为《泛民接班困难重重 谁能担起九西补选重责》。
相关系列报道包括:
【01周报专访.立会补选】泛民接班困难 谁能担起九西补选重责?
【01周报专访.立会补选】从“方国珊现象” 看务实从政的出路
浏览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
敬请留意3月19日(星期一)出版的第103期《香港01》周报,各大书报摊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