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P教练John Danaher只穿防磨衣的九大原因 谈著衣对格斗的影响
John Danaher除了是传奇巴西柔术教练,他还有一个非常标志性的特征︰他身处何时何地,都会穿著防磨衣作上衣。到底背后有什么原因呢?著衣与否对格斗又有什么影响?
John Danaher 是 Renzo Gracie Academy 的总教头,ADCC 冠军Gordon Ryan 的教练,亦是UFC传奇拳手 Georges St-Pierre 的其中一位巴西柔术教练。
除却他过人的柔术技巧外,他还有一个非常标志性的特征︰他身处何时何地,都会穿著防磨衣作上衣。无论是接受“London Real”访问,还是跟学生GSP一起吃晚餐,抑或乘车搭船坐飞机。人们经常想知道为什么他一直穿著防磨衣。
在2018年时,他便曾在Instagram中,为“一衣走天涯”给出9个理由。
可以说,我被问到的问题比其他任何问题都多,与柔术无关。“为什么你总是穿防磨衣?”首先,让我消除一个十分普遍、但不正确的原因。这与格斗或准备格斗无关。在我目前的身体状况下,一个好勇斗狠的五岁小孩可以简单以踢膝盖或踢臀部,甚至推一下就能轻易打败我——防磨衣是救不了我的!。我的(穿防磨衣)的理由十分实际。
1. 它们非常舒适。
2. 它们很容易清洗和晾干。
3. 它们的维护成本极低/无皱纹/便于旅行时打包等等。
4. 作为一种低摩擦的材料,它们很适合穿在外套下面。
5. 它们使我能够在即兴的社交场合舒适地向学生展示柔术技术。
6. 它们在寒冷的天气里很暖和,但在炎热的夏天却因为排汗功能而很凉爽。而且,如果遇到暴雨,即使穿著它们也会在几分钟内干透。
7. 一些服装公司赞助并支持我的运动员。我很自豪能代表任何支持我团队的公司。
8. 他们是免费的,因为服装公司很高兴看到我穿他们的产品。
9. 防磨衣的设计有相当大的变化,从非正式的日常穿著,到正式穿著都有可能。说到舒适性和实用性以及低维护性,我从来没有见过一种装束可以击败运动裤、运动鞋、防磨衣和腰包。如果我将来找到了更舒适的东西,我就会改穿它。这可能不符合审美标准,但我已经相当“丑样”,所以我甚至懒得理会服装美学。我的长相就是个败笔——如果我在生活中必须依靠长相和魅力,我已经是个无家可归的乞丐了。
穿著道袍与防磨衣,在格斗技术上有何分别?
对于缠抱类比赛中道服与非道服的差别,以下以巴西柔术中“Gi vs No Gi”简略说一下。
有道服的情况下有更多的把手可以握住,让扫技更有效,但也让维持位置变得容易。而且,降服技的数量和连续性都比“No Gi”更多更大,因为可以用在“No Gi”的技术大多都可以在有道服的情况下做到,但相反却不是(如果规则一样)。但问题是有道服的比赛,因为把手很多,所以很多时候节奏都较慢,而技术之复杂也影响到观赏性。
而“No Gi”相反节奏就很快,亦因为没有道服“卡住”,降服技的出现也较多。同时,“No Gi”中需要用到很多摔跤技术,或者反过来说很多摔跤技术可以在“No Gi”比赛中使用,而现代MMA中也没有穿衣的,这对选手而言由“No Gi”转到现代MMA比赛比有道服更为容易。
相比起来,不能抓衣的摔跤比赛,例如奥运的自由式摔跤,就较易在不同的比赛中使用,例如散打和MMA比赛;相反抓衣的技术转到去无道服时就要改变手法才能做到。另一方面,古典式摔跤不能抓脚,以双手紧扣的锁去控制对方就成为了重点,但因为二人都会近距离僵持,所以摔技很少会来得很快。
而对于打击技术而言,穿袍跟穿防磨衣的主要分别在于打摔连接及抓缠打击方面。
可以抓衣又有打击技的比赛,例如桑搏(Sambo)和士道馆的比赛,那么不论是先移动对方重心再进行打击,还是反过来在对方攻击时破坏对方重心作防御,都是会学到的技术。又因为这些比赛通常都容许摔技,所以抓衣打击再接摔技十分重要。
另外在没有抓衣/被抓的练习下,大部份人被抓衣时会显得不知所惜。另一方面,就算是有练习被抓道服的武术,因为自己行街穿的服装材质不如道服,所以亦要留意衣服会否在拉扯时撕裂。有时施袭者可能也有学过,紧记有些动作(例如一些绞技)除了衣服,颈链、领带、兜帽、衣袖也可以被利用,在迫不得已下要保护自己时要小心留意。
你知道日本弓道中的“射法八节”吗?点击图片观看说明:
重温李小龙十大经典金句︰【点击图片放大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