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周报】外国独立运动,可成为香港借鉴?
西班牙自治地区加泰隆尼亚的独立公投冲突,备受本港社运圈子关注,本土、自决及独立派纷纷在Facebook转载当地人民遭遇暴力镇压的新闻。他们从橡胶子弹、催泪弹及警棍等似曾相识的字眼和画面中,幻想为将来“香港独立”找到情感连结、历史例证,以至仿佛头头是道的理论依据。不过,搁下浪漫的想像,冷静分析独立运动的历史背景,就可发现这些国家的独立过程,其实都各有自己的前因后果,不能和香港比拟 。
种族纷争难缓解 新加坡被逐变“独立”
新加坡的独立建国经验经常被港独人士作为香港可以参考的案例。香港和新加坡一样曾为英国殖民地,发展背景和经济水平相似,故香港有独派建议仿效新加坡的独立模式,然而,这种想当然耳的念头,根本无视了历史脉络。新加坡脱离英国殖民成为自治邦,及后被逐出马来西亚联邦独立成国,其实是二战结束后,由当时独特的冷战生态形成的结果。将其与香港情况相比,是缺乏对历史和地缘政治变化的认识。
二次大战后,国力不如往昔的英国重返新加坡,惟战后反殖意识萌芽,加上毗邻的马来亚有共产党虎视眈眈,这令英国决定逐步下放自治权。至1957年更经过谈判而同意让新加坡成为英国自治邦,以至享有内部自治权。
新加坡取得完全自治后,于1963年并入马来西亚联邦体系,但它不时与中央政府因治国方针发生矛盾。另一方面,以马来人为主导的中央政府,既担心其马来人至上政策会受李光耀倡议的种族平等概念影响,又害怕占当地人口接近一半的华人会垄断社会管治层,故在1964年新马种族骚乱后,翌年国会即以全数通过把新加坡逐出联邦,新加坡自此被迫独立成国,而整个过程中其领导人李光耀是极不愿意的。换言之,香港的独派如果因香港和新加坡在经济和文化水平方面相近,而希望效法“变独”,那只会是个美丽的误会,因为香港现今的社会条件,和新加坡当年独立的环境完全不同。
英国基于远东战略及贸易利益,加上当时中国的态度,一直不愿放弃香港,更不可能同意香港独立,甚至在政治本地化上一点都不放松。直到1997年条约限期,英国不得不面对现实,香港回归中国成为唯一的选择。这时的香港已具有颇为成熟的社会制度和法制,社会相当开放自由,容许香港人可以持之以恒,和平争取政制和社会改革;而在一国两制的政治框架下,香港具有和中央政府对话的空间,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利,可以思考自己在中国发展蓝图中的位置。
比较之下,二战后的新加坡没有宗主国;马来西亚中央政府惧怕政权不稳,以致将新加坡“逼上梁山”独立建国。无疑,香港在回归后,中港融合并不顺畅,中港双方对于如何实现一国两制,存有认知上的差距。但香港和中国之间的冲突,相对于新马之间文化与族裔不同、两地冲突的性质和政治背景完全不同,根本无从比较。港独派勉强将新、港两者相提并论,只是借用学术理论作为包装,脱离现实。
苏联崩解无力阻止 波罗的海三国“幸运”立国
东欧的立陶宛丶爱沙尼亚丶及拉脱维亚等波罗的海三国的独立过程也是香港部分港独人士经常列举的案例,甚至是所谓“支爆论(支那爆炸)”的灵感来源。
二战后,苏联以秘密协议吞并立陶宛丶爱沙尼亚及拉脱维亚波罗的海三国,并大力推动俄化运动及极权统治。在资讯封锁的情况下,人们对苏联的非法侵占毫不知情;及后历经独裁者斯大林的神话破灭、赫鲁晓夫的和平政策,以及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开放,苏联对三地的管治控制愈趋宽松,促使独立思潮急速蔓延;至1990年初,三国相继进行独立公投,独立派取得大胜。起初苏联未肯放弃控制权,不时与当地反对派发生流血冲突,甚至进行经济封锁。后来苏联保守派企图发动政变推翻戈尔巴乔夫,三国趁乱宣布独立,获得不少西方国家承认其地位,至于分身不暇的苏联,最终亦于1991年底正式解体。三国独立运动的成功关键,在于民主化浪潮和苏联解体,前者培养了争取民主的土壤,后者更直接消除三国独立的阻力。
新一波民主化浪潮“阿拉伯之春”于2011年引发后,有港独论者以此背景结合类似苏联解体的“支爆论”,认为一旦中国经济崩盘,继而引发全方位衰亡,香港就有条件仿效波罗的海三国,乘机宣布独立。这一种说法,性质和有些港独团体经常鼓励支持者参考武装革命、自决公投、争取国际支持、以及入美/归英/归台等途径,相当类似,只能说是唯恐天下不乱,缺乏对现实政治的认识。正如香港文化人梁文道曾戏言,港独主张只是“勇武地等待中共灭亡”,不过是“一种凭想像力来代替推论与现实的逻辑”。今天回头看“阿拉伯之春”,相信没有人真的认为它是值得港独参考的──叙利亚和利比亚内战造成的人间惨剧,正好就是我们应该避开的前景!港独同情者应该思考民主的意义,而不是轻率奢谈“武装斗争”。卤莽而行,只会把平民大众和民主送入地狱,涂炭生灵。
印尼高压统治 东帝汶独立得国际支持
东帝汶的独立之路可谓一波三折,但也是一些港独人士喜欢提及的案例。它自16世纪初已是葡萄牙的殖民地,二战后葡萄牙政府派兵压制日益增大的非殖浪潮;至1974年葡萄牙爆发“康乃馨革命”军事政变,东帝汶趁机宣布独立,惟不久即遭印尼吞并。
印尼高压统治东帝汶,爆发语言宗教文化矛盾,造成30万人死亡,人们生活贫困,社会抗争不断。至1990年代初,军队镇压示威行动获传媒广泛报道,令当地抗争得到国际舆论支持,迫使印尼在1999年举行独立公投,结果有8成人选择独立,但亲印尼部队随即展开报复,杀害1,400人,直到联合国维和部队进驻东帝汶,印尼才撤军。联合国其后通过决议,在东帝汶设立临时政府至2002年,东帝汶才正式成为主权独立的国家。
东帝汶独立的坎坷路,不时被港独论者引以互勉,认为两地条件有颇多相似之处,例如“都在非自愿的情况下被统治、与主权国属同民族,但语言、文化、历史等皆不尽相同……高压手法管治,发生严重抗争,引起国际同情”。说香港与东帝汶之间有着一定程度的相似点,是不伦不类,牵强类比。
促成东帝汶寻求立国的背景,是它和印尼有宗教文化方面的矛盾,而转捩点则是印尼政府展开了一场极不人道的大屠杀,令到国际社会必须正视,支持东帝汶独立。
和香港的情况相比,香港无论在内部抑或与中国之间,不存在语言文化宗教迫害,更说不上什么文化矛盾;香港政府显然不是高压管治,社会运动能够和平进行,甚至可以说是无日无之地在进行。纵有社会矛盾,那是香港社会内部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冲突造成;就算这样,香港也有充裕的制度空间,让民众向政府施压,争取改善和变化。
武装革命自决公投属空谈
去年港大学苑的民意调查结果表示,三成港大学生支持武装革命,数字反映事态严重,但社会对这调查并不关注,也没有反响──显然,社会普遍知道大学生的表态,大多只是情绪化的表现;尤其是,调查也同时反映,港独支持者对于如何实行“武装革命”,并没有任何路线图,只是呼吁有志之士从体能丶军备上装备自己。
在今年,据中大传播与民意调查中心的调查显示,去年支持港独的年轻人有39%,但今年己急降到15%,而反对港独则增加至43%。两个数字的变化如此之大,反映了在过去一年,港独派的社会行动和支持者的狂热开始减退,甚至可以说是零星落索。
或者,绝大多数港独支持者,是对香港各种改革的不畅顺,作出感情折射。他们很看重本土和自治的建设,当社会发展的步代太过呆滞,令他们甚为急切,并对现状极度不满。在雨伞运动三周年之际,港独支持者对国际间的自决公投运动的同情反应,大抵是他们对于自己和社会的改革理想落空,而作出的情绪投射。
香港的改革讨论,在过去30多年来太专注于选举制度方面的政制改革,而太过轻视对社会整体发展的关注,从而缺乏对社会全面改革的探讨、思考和论述,形成新一代过分聚焦在“政治命运”的偏狭议题,以致无法更深刻地意识到香港的挑战。
以台湾为例,昔日的威权统治虽然已经被民主选举取代,但过去20多年,台湾依然在政治方面争议不休,致造成社会和经济停滞不前,民生不安,以致人民对民主的热情退却。香港也有相同的危机。近十余年来,当我们在何谓民主自由、言论自由、人权自由方面纷争不休,我们同时也看到香港的民气正在消耗、消沉──奢言港独是改革的出路,正是反映了社会对发展前景的想像力开始走向干枯,而同时也拖累了最有朝气和锐气的新世代,令他们缺乏推动社会改革的想像力、视野和耐性,这种结果我们乐见吗?
社会应该从这种角度来认识所谓的“香港独立”议题。只有当香港积极推进改革议程,才能令不切实际、没有成功可能的政治遐想消弭于无形,令关心香港改革和发展前景的所有人──包括年轻人──能够集中精力,投放有益于社会的事务中。
上文节录自第81期《香港01》周报(2017年10月9日)“01专题”之〈外国独立运动,可成为香港借鉴?〉,相关文章如下:
浏览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
敬请留意10月9日星期一出版的第81期《香港01》周报,各大书报摊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