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促进STEAM教育大会 三地致力优化AI教育 培养高阶思维

撰文: 容育仁
出版:更新:

“第三届粤港澳促进 STEAM 教育大会一AI 时代下的 STEAM 教育”(下称大会),昨日(4日)于中文大学康本国际学术园举行开幕礼,大会收到近60个论文报告,以及58个教学案例报告,同场更设有本地中小学的成果展览,以及由来自粤港澳三地的学者,就AI协作教育发表演讲,学界汇聚一堂,展开交流。

大会由香港中文大学学习科学与科技中心、香港电香港电脑教育学会、华南师范大学、及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主办,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教育研究所、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课程与教育学系、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粤港澳大湾区教师联合会、粤港澳促进STEM教育联盟、香港科技创新教育联盟协办,教育局为支持单位,《香港01》为伙伴媒体。

教育局副局长施俊辉为主礼嘉宾,他认为STEAM教育不再局限于跨学科,应要集中创新教育培养,以及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彭彦怡摄)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STEAM教育 贡献更多智慧方案

开幕礼由中文大学教育学院院长范息涛致欢迎辞展开序幕,他赞扬大会聚焦于化学和教育创新能力培养、人工智能在教育的应用、教育数字化策略发展等方向;同时加深同业交流与合作,对推进粤港澳大湾区STEAM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期望专家学者与前线老师能充分交流,以大会作为一个新起点,为教育发展贡献更多智慧与方案。

教育局副局长施俊辉为主礼嘉宾,他认为STEAM教育不再局限于跨学科,应要集中创新教育培养,以及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这正与教育局的数字教育周,所推动学界与相关人士对人工智能、以及前沿科技的深入探索和应用,一脉相承。

深圳、澳门两地学者 发表AI教育论文报告

粤港澳STEM教育联盟理事长李克东致辞时表示,联盟成立以后先后在广东、香港、澳门、厦门等地举办培训班,并举行了多次专门培训实验教育,故希望通过这次大会,让更多的教师关注实验教育的研究和发展,创造更多的成果。

粤港澳STEM教育联盟理事长李克东,希望通过这次大会,让更多的教师关注实验教育的研究和发展,创造更多的成果。(彭彦怡摄)

其中深圳技术大学学者姜毅超,与其正于中大修读教育硕士的学生邵祖佺,就“人工智能素养量表”、评估大学生的人工智能素养水平发表论文摘要报告。量表设计结合由上而下与由下而上的混合方式,令参考既有研究、理论及文献,亦同时结合实证数据。结果可用于设计针对大学生的AI课程内容,以及有助于教师AI素养的培训。邓强调应视AI为工具,而非取代学生或老师的“超级厉害的人”,同时课程要以学生为中心,让他们透过学习有效运用AI,解决学习问题,以人为本。

澳门城市大学教育学院研究生郑琨浚(右一)、以及谢施艺,则针对市面一款批改英文作文的AI平台作出研究及提出分析论文。(彭彦怡摄)

另外,澳门城市大学教育学院研究生郑琨浚、以及谢施艺,则针对市面一款批改英文作文的AI平台作出研究及提出分析论文。结果发现平台在处理概念、构思、语言逻辑、情感表达及文化层面较为不足,必须有教师支援,方可达成全面的教学目标。他们建议教师借助AI批改作文后,应加入引导学生慎思明辨的环节,强调“人机协同”的重要性,教师的角色与 AI 应相辅相成,共同提升学生学习效果与素养。

澳门城市大学教育学院研究生郑琨浚(右一)、以及谢施艺(左二),则针对市面一款批改英文作文的AI平台作出研究及提出分析论文。(彭彦怡摄)

未来以培养高阶思维 传统评估方式要转变

香港中文大学学习科学与科技中心总监庄绍勇认为,粤港澳三地的AI教育发展已进入另一阶段,未来要优化AI应用以培养高阶思维,避免学生过度依赖,同时传统的评估方式亦需要转变,如鼓励学生进行专案习作辅以口头报告,而非依赖书面考试。被问到大学现时对利用AI辅助教学所持的态度,他指师生从来有很大自主权,只须清楚就明,达成共识便可。庄建议未来粤港澳三地可推动更深入的交流,如进行为期数周的学习或体验,并由三地轮流举办,结合“游学”与“上课”。

香港中文大学学习科学与科技中心总监庄绍勇(右)认为,粤港澳三地的AI教育发展已进入另一阶段,未来要优化AI应用以培养高阶思维;香港电脑教育学会主席朱嘉添(左)则指出,未来应思考如何将AI融入整个学校课程发展,而非仅限於单一工具应用。(彭彦怡摄)

AI素养非滥用最难推动 教育转型助学习差异

香港电脑教育学会主席、沙田培英中学校长朱嘉添则指出,未来应思考如何将AI融入整个学校课程发展,而非仅限於单一工具应用,当中涉及更高层次的推动,要副校长、校长及各学科团体的共同努力。此外,AI素养是AI教育中最难推动的一环,教导学生如何善用而非滥用十分重要,不过,香港的独特优势是地小而紧密,学校与业界、学界与大学之间联系紧密,有利于快速试验和推广AI教育的创新。朱最后强调,即使AI如何强大,现阶段都不可能取代老师,但会催化教育转型,尤其是缩减学习差异,甚至在情感层面上帮助学生,让老师能更专注于高阶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