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行港行长撰文论助港经济腾飞 本地政界何以冷处理?

撰文: 文维广
出版:更新:

直属国务院的国家开发银行香港分行行长李曦光,在7月号《紫荆》杂志撰文,指未来北部都会区与交椅洲项目和本港创科发展可引用中资力量、及因应电价上升,建议香港政府谋划公营机构“对公用事业领域进行控制”,适当的情况下,也可充分利用中资力量。如此重磅文章,除两家电力公司有较详尽回应外,本地政圈反应相对冷淡,到底是刻意冷处理抑或因未摸透玄机,按兵不动呢?

国家开发银行以“增强国力、改善民生”为目标(国家开发银行网页)

国开行以“增强国力、改善民生”为使命

国开行由中国财政部和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发起,创立于1994年,是中国最大的债券银行、最大的对外投融资合作银行及全球最大的政策性银行,也是中国一家开发性金融机构,为国务院辖下机构。

截至2022年底,国家开发银行集团总资产有几18.2万亿元,在内地设有37家一级分行和4家二级分行,境外设有香港分行及11家代表处。

根据官方网页介绍,国开行以“增强国力、改善民生”为使命,透过开发性金融方法,筹集、引导社会资金,支持的领域包括: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公共服务和管理等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域;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及区域协调发展的领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及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领域;保障性安居工程、扶贫开发、助学贷款、普惠金融等增进人民福祉的领域;科技、人文交流等国家战略需要的领域;“一带一路”建设、国际产能合作和装备制造合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能源资源、中资企业“走出去”等国际合作领域;配合国家发展需要和国家经济金融改革的相关领域;符合国家发展战略和政策导向的其他领域。

国家开发银行香港分行行长李曦光撰文,建议香港政府谋划公营机构“对公用事业领域进行控制”,可充分利用中资力量促成。(网上图片)

国开行港分行助力发展债市

国开行香港分行2009年成立,是国开行唯一的境外分行,也是香港市场上最大的开发性金融机构,据介绍该行积极支持香港本地经济社会建设,服务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而李曦光于2020年12月获中国银保监会核准出任国开行香港分行行长。

国家开发银行香港分行获授信支持香港交易所收购伦敦金属交易所;参与债券通互联互通建设,是“北向通”首批投资人、“南向通”首批交易标的发行人之一;截至去年中,累计发行港币债券和存款证4368亿港元、离岸人民币债券和存款证857亿元人民币,助力这两个债券市场的发展,参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去年2月,该行又发行单只港币债券53亿港元,支持香港公共房屋、防疫设施建设,创下同类型债券近年来最大单笔发行规模。

此外,国开行香港分行也有为包括机场第三跑道项目、本港首个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及顺丰青衣物流中心建设等,提供融资。该行截至去年中累计为在港优质企业发放贷款达825亿美元。

《紫荆》杂志刊登李曦光文章(紫荆杂志网站截图)

紫荆文化集团属文化央企

而刊登该文章的《紫荆》杂志隶属于紫荆文化集团旗下,紫荆文化集团是一家综合性大型骨干文化央企,2021年正式组建,总部设在深圳、香港,据称是中央为了“繁荣香港文化,促进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而设立”,近年在本港颇为活跃。紫荆文化涉及影视产业、传媒信息、出版发行、文旅演艺、金融投资等五大业务板块,旗下包括中国对外文化集团、联合出版集团、银都机构、凤凰卫视、紫荆杂志社。

集团负责人属副部级,原湖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许正中,今年5月调任紫荆文化集团董事长。公开资料显示,许正中,58岁,出生于江苏,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长期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工作,担任经济部主任、经济社会部主任等,2015年任《人民日报》新闻协调部主任,2019年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成为副部级官员,2020年7月空降湖北。

学者:文章对特区有善意提醒

换言之,不论国家开发银行香港分行与刊登文章的《紫荆》杂志,皆是极具份量的中央机构,而国开行香港分行自成立以来,积极参与本港金融市场建设和基建项目,但李曦光的文章似乎未能在本港政圈引起热烈讨论。熟悉国情的深圳大学港澳《基本法》研究中心教授宋小庄和全国港澳研究会顾问刘兆佳均承认,国开行香港分行和《紫荆》杂志均有份量,但同时指有驻港中央人员就香港事务发表意见,属平常事。

不过,宋小庄认为文章某程度上可视作对政府的善意提醒。他解释,特区政府一直声称要推动创科产业,北部都会区更是日后未来的创科产业重点,但至今为止仍未看到本港有一套完整创科产业政策。

▼2021年《施政报告》发展新界北▼

+25

▼2021年《施政报告》提出发展河套地区 整合为新田科技城▼

+5

宋小庄:缺完备政策吸引创科企业与人才

他解释,本港在科研方面其实极优秀,但问题出于如可把科研成果投入生产。他指,女吸引科企落户香港进行实质生产,首先是土地供应、如何有效控制建筑成本、然后是税务配套,还有人才政策如何吸引人才来港并愿意留下来发展。

他指,现时港府的吸引人才政策只是“叫人来香港”,但人才来到之后的后续支援却不清晰,又认为政府的“抢人才”口号太肉酸,认为吸引企业和人才来港留港,需要有全盘政策配套,不能单叫一个“抢”字。他强调,发展创科一定不能只集中在研发,必须包括生产工序也在港落户,方能称之为完整产业发展。

电费太高影响科技业营运

他指,文章由讲创科发展,再触及电费问题,也反映了中央对本港发展创科的忧虑。他指,假设华为要落户香港设立半导体芯片厂,而制造半导体芯片过程中耗电量极大,而本港的电费不断上升,在港生产的创科产品在市场上又可有竞争力?

刘兆佳:要有新思维管控电费

至于可以如何控制电费,应如何理解文章中的“建议香港政府谋划公营机构‘对公用事业领域进行控制”?宋小庄指由政府出资购入电力公司是选项,但相信十分复杂,相信也文章建议的本意。

他相信,为配合长远的碳中和政策,香港未来发电将更多利用洁净能源或核能,政府或可考虑另组机构与电力公司合作使用新能源发电,与传统火力发电作区隔。由于以新能源发电的机构有政府参与,加上以洁净能源发电的比例料会逐步提升,相信一定程度上将能有效控制电费。

而全国港澳研究会顾问刘兆佳也有相同的看法,认为文章并非提倡政府买入电力公司,认为是要求政府想方法控制电费,也要令发电方法多元化,确保未来供电稳定之余,也要让市民可负担,有利民生。

对本港同时开展两大基建有疑虑

刘兆佳又认为,今次文章可能是中央政府也对本港能否同时间开展两个庞大基建点忧虑,毕竟两个项目都对本港长远发展具有战略意义,而以特区政府现时的财政能力,未必能全力承担,而国开行在发展中国家有极丰富的推展大型基建的经验,有国开行的助力,相信本港的中资机构会更乐于配合;而国开行的功能正如官方网页介绍,除了融资之外也有很多规划、发展、管理和运作的经验,相关经验也许有助港府开发两大基建项目。

刘兆佳指,文章特别提及发债问题,也反映中央政府可能察觉港府在基建融资时,在如何调动社会资源去投入基建上有短板、有不足,期待特区政府以新思维思考基建融资。他又提醒特区政府,在美国对中国敌意甚深情况下,并不鼓励西方金融机构为本港的基建提供融资,而在政府财政能力有限的时候,中资会是本港建基的最后盾。

虽然文章可视作个人意见,但正如两位学者所指,也反映了中央对本港发展的一些忧虑,但特区政府和本地政界似乎未有太大回响,《香港01》曾接触一些主理相关事务的官员,他们也不愿讨论李的文章;而今日适逢有立法会大会,议员之间也未见有热烈讨论。究竟本港政界是真心认为文章仅属个人意见,而未作重视,抑或是他们尚未能消化和了解个中玄机,只能静待日后事态发展再作判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