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民主思路4人拟参选 阐第三路线:法治偏建制 民主偏泛民
立法会选举今年12月19日举行,于新选举制度下,基于传统民主派首度缺席,非建制板块将会大重组。其中,由行政会议成员汤家骅牵头的智库民主思路,4名成员姚洁凝、麦庆欢、黄颖灏、陈进雄正积极考虑参选。
4人接受《香港01》专访时表明,民主思路所倡议的“第三路线”并不等同“中间派”,在政治议题上会有明确立场,总体而言是:“法治和国家安全就站在建制派一方,民主和核心价值就站在民主派一方”,在稳定社会的前提下为日后民主普选制造有利条件。他们认为,2019年社会动乱期间,香港局势发展到一个极端,钟摆效应之下社会需时调整,希望提供“一国两制”下通向民主的一条活路:“明明就有一道门在旁边,为何总要冲向前面那堵墙呢?”
他们承认在知名度、资源上均需多加努力,但相信务实的政策研究在未来香港大有可为,亦期望以一个“doer”(做事者)的身份,以落地形式将民意反映给政府。
“第三路线”与“中间派”不同
第三路线、非蓝非黄、打破二元对立,这些说法在香港其实已曾出现很多次,但真正能付诸实行的人不多,过去在各级选举中也未曾胜出。不过4人表示,观乎香港近几年政治局面,的确需要“第三路线”代表市民的声音,让大众多一个选择。
陈进雄解释:“我们的定位是‘第三路线’,不是‘中间路线’,两回事是不同的。中间是两个极端的中间,我们第三路线会随著不同的议题、和市民的沟通而定位的。”黄颖灏指:“有些议题我们会偏向建制,有些议题我们会偏向泛民,譬如在法治方面,我们会建制是一致的,但在民主和核心价值上,我们会偏向泛民,这有时候不一定中间。因为有些事是不能站在中间的。”
批泛民争取民主30年无进步
本身是大律师、法律界选委的麦庆欢形容,以往民主派所要求的法治,是一种“激进的法治”,而不是以社会稳定、尊重宪制秩序为前提:“不是说要用暴力的法治,不是要‘违法达义’的法治,我们是要循序渐进,基于《基本法》的法治。我们也会要求普选,普选是《基本法》之下讲到明的,是第45条。”
姚洁凝则指,传统民主派追求民主道路已超过30年,“但你见到我们的民主进程是没有寸进,反而坊间有一种感觉,像是退步了,我们民主思路所倡议的民主道路,如何去塑造有利的普选条件,而让我们可以走回《基本法》第45条和68条的双普选?”
黄颖灏提到,2019年的社会骚乱,将“一国两制”推到一个危险的极端,到后来中央出手、由乱转治后,钟摆效应之下,演变成今日的现实情况:“这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你愈大力打那堵墙,你就会愈痛,那如何走第三条路线?你不要对住那堵墙,那边有一道门,你打开它吧。明明就有一道门,为何还要冲向那道墙?”
麦庆欢:支持假新闻立法、23条
具体议题而言,4人各自都有其专长或专业资格,如姚洁凝本身为测量师,关注人均居住面积,也乐见政府在《香港2030+》最终报告中,将人均居住面积的目标增加一至两成,扩至215或237平方呎,并考虑未来卖地建私营房屋时,订下最小面积限制。她亦提到,日后新界北发展“基建先行”自是基本,但据目前政府新建五条铁路的建议,似乎较著重东西横向,南北纵向方面有所不足,未来有需要进一步改善。
作为大律师的麦庆欢认为,香港有些法律未能追上时代需要,例如电动滑板车意外频生,但现有法律界线模糊,只能以周边的“无牌驾驶”、“驾驶未获发牌车辆”等法例规管,希望未来可以作一全面检视。
黄颖灏本身为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委员,长年关注环境议题,他特别提到近日获立法会通过的垃圾征费计划,早就应该做,但在政界一直引不起关注,香港每日弃置万多吨固体废物到堆填区,迟早不胜负荷,而珍贵的土地资源一旦被用作堆填区,就不能再用作建屋;陈进雄任职医疗科技公司行政总裁,政策侧重点会放在医疗大数据、推行精准医疗、预防医学等。
冀同时带出民间忧虑
至于牵涉政治争议的议题,如假新闻立法、23条,民主思路亦表明支持。麦庆欢解释:“根据《基本法》,这(23条立法)是宪制的责任,根据现时的国安法,也讲明一定要立法,所以立是一定要立的。”假新闻情况亦相当严重,对社会构成直接的危害,因此她亦相当支持立法规管。
不过陈进雄提到,民主思路如能在体制上扮演更积极的角色,对大是大非的政治议题不会只停留于表态:“一些敏感性的议题,我们不会只是说‘是’和‘否’,我们会让市民表达他们的忧虑,帮他们向政府提出,让政府去考虑,去调节那个议案,不是就这样说通过或不通过。”按照姚洁凝的说法,他们希望成为市民表达意见的桥梁,“去告诉政府,希望用一个平衡的方向去令那个条例,不会走向一个很恐怖的极端。”
以清路障为例 姚:我会为民请命
姚洁凝指,民主思路会定义自己为政治版图上的“doer”,身体力行地将市民意见反映,从最基本的约见政府官员、协商和达成共识,到亲自到现场参与行动都会做。她举例指,2019年社会事件薄扶林道被封,“当时人人都觉得,我清路障就是‘极蓝’,但我想告诉你,当时其实有个很严重的消息,中大二号桥的所有军火,会由中大运到港大,所以我和港大教职员谈过,觉得这个很危险,要保护学生和当区居民,所以才发动起‘解放薄扶林’的行动。”
黄颖灏以垃圾征费为例,指一开始因为泛民支持者不撑政府,凡政府政策皆不支持,“但我们当时不停和泛民的支持者解释,他们也觉得可以了,当时泛民的立法会议员支持了,反而建制不支持。那我们再和建制谈谈,他们可能对向市民收费、工商界(带来负担),我们也向政府提出建议,例如会否有个适应期、给基层津贴?”
他认为,政府终究不是铁板一块,如果法案有争议,即使在议会已有“铁票”,只要能够收集民间的反对声音,一样能够促使政府调整做法。
相信市民仅是“暂时沉默”
近两年政治气氛沉重高压,非建制支持者出现移民潮,即使留下来的人亦变得相对政治冷感。不过陈进雄明言,相信市民对香港仍未死心,只是一时之间沉默下来。他希望未来政府政策制订的过程中,可以多鼓励民间参与,协助构思发展的实际蓝图,令大家对社会公共事务更有投入感,民主思路亦有“社区实验室”计划,在地区进行小型的社区政策倡议。
称汤家骅民主理念“一点都没变过”
姚洁凝总结,香港近年政治光谱的两极化,为社会带来难以弥补的伤害,也不利推进民主发展:“哈佛大学的学者也有研究发现,两党政治的极端化,会令社会不能运作,我们也想实行‘审议式民主’(Deliberative democracy),我们会解作一种‘精英民主’,给予一条路社会去进步,而不是一直你斗我、我斗你,令社会停滞不前。”
姚又指,汤家骅同样多年来一直在追求这种“有商有量”的民主模式,而对方走入体制成为行政会议成员,也是这种理念的其中一种体现,形容对方多年没变过,只是大环境变化,令外面的人觉得他变了,“我相信他真的一点也没变过,他对民主的信念,就像我自1993年起受民主党薰陶一样,我是民主党训练而来,我到今日都没有变过。”
据报姚洁凝有机会出战港岛西、陈进雄有机会出战九龙东、黄颖灏有机会出战新界北、麦庆欢有机会出战法律界。在访谈中,4人称暂未有补充,一切留待民主思路官方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