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联倡新居屋计划 预售新界北远期居屋 豁免首置者全数印花税

撰文: 周礼希
出版:更新:

特首林郑月娥下月公布任内最后一份《施政报告》,民建联今日(26日)提出多项房策建议,包括修改长远房屋策略,加入公屋“三年上楼”政策目标;建议制定新的房屋需求推算方程式,料届时公营房屋供应量增至每年4.5万,当中3万用于公屋“三年上楼”,1.5万居屋用于青年人置业。

民建联又建议推出新的居屋计划,以5年楼花预售新界北的居屋予年轻家庭及边缘中产。该党另建议重组政府架构,将发展局和运输及房屋局,重组成“房屋及规划地政局”与“运输及工务局”,并升格“土地供应督导委员会”由特首领导。

提三大目标:三年上楼、助青年置业、告别㓥房

民建联立法会议员李慧琼、柯创盛、刘国勋及郑泳舜今日举行记者会,公布房策建议。郑泳舜批评,本港公营及私人房屋供应均追不上长策的建屋目标,最近因调整公私营比例至“七三比”才勉强符合,并引用一份国际机构指,本港房地产价格中位数已升至家庭收入中位数参20.7倍,即一个家庭平均20.7年收入才能买楼。

柯创盛表示需要新方法解决问题,民建联就此提出三大目标:实现“三年上楼”、协助青年置业,以及“告别㓥房祸害”,并要求将三个目标加入长远房屋策略。柯创盛指,按倡议本港公屋轮候有望在4年累积清零,6年恢复上楼。

他又指,居屋是年轻人置业的最佳选择,故希望居屋建屋量由目前每年9千,增至每年1.5万个,届时将是回归前旧居屋年代10年的平均数字。私楼方面,柯创盛指政府应向市场发出有“持续增加供应”目标,相信私楼按计算如每年可推出约17,160单位,有助管理市场对供应不足的预期。

倡试行新居屋计划 豁免“真正首置者”印花税

民建联亦倡议推出“新居者有其屋计划”,李慧琼建议以先导方式推行,向年轻家庭及边缘中产推出5年期楼花,建议申请资格与目前居屋资格相约,并由白表人士优先,让过去未能中签者、有年幼子女、家有长者家庭增加中签机会。

当中,民建联建议豁免真正首置者全数住宅物业印花税,楼价上限800万,以降低置居成本,按800万计可节省约24万元税款开支。

民建联立法会议员刘国勋表示,未来建议每年兴建4.5万个公营建屋单位,方法主要是增加土地供应,或者增加建屋密度。他指,政府可提高已规划项目的地积比,将仍在规划、设计阶段并已预留未来10年兴建土地房屋的240公顷土地,地积比由平均5至6倍,提升至6.5至7.5倍,举例指古洞北、粉岭北用地若增至平均7倍,相信有潜力增加更多单位,例如洪水桥增至7倍,可增加至2.4万单位。

民建联主席李慧琼。(廖雁雄摄)

集中发展新界北 增已规划项目地积比

刘国勋建议增加“新田/落马洲发展枢纽”的住宅用地比率,由目前10%增至15%至20%,料可增加额外2万至3万个单位。他提到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亦有类似建议,而自己虽对商业用地改为住宅有保留,但指该地亦有绿化带、荒废农地可供改划。

他亦呼吁政府继续积极运用收回土地条例,持续检视、进行,例如屏山公屋发展项目有“棕地”可一并收回增加供应1至1.2万单位,亦在发展北环线沿线的牛潭尾及凹头用地相应增加5至6倍地积比。

收地问题一向影响房屋供应,刘国勋要求精简相关规划及地政程序,加快公私营房屋供应。他认为,以往主要收地问题在于补偿,指一些新地的收地主要以“甲级”特惠补偿率补价,但用于房屋一般却只是“乙级”,希望可划一至甲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