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定国访问|“软对抗”非法律概念 应对根本之策是提升软实力

撰文: 冯子健
出版:更新:

本届政府即将上任三周年,最近官员接受访问屡次提及提防“软对抗”,惟社会对何谓“软对抗”的理解上并非完全一致。律政司司长林定国接受《香港01》等传媒访问时指出,“软对抗”并非的法律概念,在现行法律条文中亦无明确定义,但可属于“政治语言”。林定国分析,是否“软对抗”,要从行为手段的特征、言论表达的方式、行动的动机与目的作出判断。

总括而言,林定国认为“软对抗”普遍存在一个共同特征:试图通过虚假陈述、误导性言论或无事实依据的观点,挑动或误导公众产生错误认知。他同时指出,许多“软对抗”行为未必违法,但并不意味着对社会无害:“唔可以话,唔违反法律就可以漠视佢。”

6月21日,“香港国安法公布实施5周年论坛”,出席的包括港澳办主任夏宝龙。(廖雁雄摄)

夏宝龙提醒香港 社会各种“软对抗”花样翻新

港澳办主任夏宝龙来港出席“香港国安法公布实施5周年论坛”时亦有谈及“软对抗”,表示必须把维护国安贯穿“一国两制”实践全过程,千万不要以为香港已经“万事大吉”,决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痛”,各种“软对抗”花样翻新,外部敌对一刻没有停止干预,有别有用心的人炮制谬论,呼吁要擦亮眼睛,认清本质,坚决斗争。

林定国指,有些国家意图遏制我国发展,甚至针对香港(廖雁雄摄)

林定国:国安风险与特区解说工作无逻辑关联

中央认为相关风险仍然存在,难免有人怀疑是否特区政府有不足,以致别有用心者有机可乘。但事实是否如此?林定国认为,国安风险与特区政府的解说工作并无直接逻辑关联。

风险的存在并非取决于解说是否充分,而是源于当前国际地缘政治大环境,以及国家发展过程中与其他国家之间的激烈竞争态势。
律政司司长林定国

林定国进一步解释,某些国家对中国采取不友善、甚至敌视态度,试图遏制国家发展,这些国家采取的一些不合理、甚至违反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准则的行为,部分更针对香港,例如对香港实施了违反国际条约的经济制裁、试图通过舆论施压等手段干扰香港的司法程序。他强调,特区绝不能忽视这些已经存在,或可能出现的风险,特区必须始终保持居安思危的态度。

林定国相信夏宝龙的言论是提醒大家,虽然目前香港相对处于比较安定的环境,但绝不能忘记保持高度警惕,要居安思危,同时必须清醒认识到,国家安全风险确实存在。

林定国认为,将任何具体行为或言论定性为“软对抗”前都必须持审慎态度。(廖雁雄摄)

“软对抗”未必违法但对社会有害 问题不可漠视

中央提及“软对抗”花样翻新,但事实上却未必违法,如何有效应对成为争论之处。林定国认为,应对方法不仅限于法律层面。纵观全球经验,他表示并非所有社会问题都适合单靠法律手段解决,亦未必总是最有效的处理途径。值得留意的是,他同时指出许多行为虽未必构成违法或缺乏充分证据支持其违法性,但并不意味着对社会无害。

并非所有社会问题都适合单靠法律手段解决,亦未必总是最有效的处理途径。但不以说,不违反法律就可以漠视它。
律政司司长林定国

是否属于“软对抗” 林定国考虑三要素

“软对抗”三个字虽然经常出现在舆论上,但概念却相当模糊。林定国表示,对于何为软对抗,他会考量几个关键要素:

第一,行为手段特征。行为通常表现为虚假陈述或具有误导性的表述,即“一啲假嘅嘢,系大话嚟嘅”。

第二,言论表达方式。其观点往往缺乏客观理性基础,呈现出明显的情绪化倾向。

另外,林定国表示需要考察行为动机与目的。软对抗普遍存在一个共同特征:试图通过虚假陈述、误导性言论或无事实依据的观点,挑动或误导公众产生错误认知,对于特区政府、国家所发生的事、推行的政策有错误理解,从而产生对政府的负面印象,“不满又好,憎又好乜都好”。

林定国解释,若长期纵容此类行为,不采取必要措施加以纠正以确保公众不受误导,将可能导致部分市民误以为真。

若长期纵容软对抗,一旦形成负面效应,将影响社会整体稳定,阻碍凝聚社会共识,对于齐心协力推动香港发展的努力会造成障碍,所以绝对不能坐视不理。
律政司司长林定国
林定国指,长远应对“软对抗”的手段,应是提升“软实力”。(廖雁雄摄)

社会可以有负面意见 惟必须基于客观事实

坊间有声音担心,“软对抗”概念过于空泛,容易造成纠枉过正,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林定国认为,市民可以对政府、国家有不同意见,当中包括负面的意见,但应恪守其意见建基于客观事实的基础。他解释,如果透过不符事实的指控、缺乏理性基础的意见,挑动市民的负面情绪,任何秉持客观立场的人士都不会认为是恰当的做法。他强调,这一点既是他本人坚守的原则,相信也是特区政府恪守的施政准则。

“软对抗”并不能全部用法律手段解决。林定国表示,特区会加强解说,确保公众不受误导;同时着力提升“软实力”建设,增强市民基于理性的认知能力,使其能够客观理解国家发展及香港社会现状,从而争取更广泛的社会认同与支持。从长远和整体角度来看,他认为这才是应对“软对抗”最为有效的根本之策。